
永顺县颗砂村水厂净水设备主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娜 永顺报道
秋日清晨,湖南省永顺县颗砂乡的山坳间薄雾未散,水管员汪义博已挎着工具包踏上巡管路。他要赶在村民用水高峰前,完成全村主供水管道的巡查——检查接口是否漏水、防冻层是否完好。这样的巡查,他每天雷打不动。
永顺县地处武陵山脉中段,受山区复杂的气候条件影响,管道破损、水表故障、冬季冻管等“跑冒滴漏”问题,一度是永顺县农村供水面临的大难题。
为彻底疏通农村供水工程“毛细血管”,2018年,永顺县出台了《永顺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办法》,明确农村饮水工程后期管护的“三个责任”,并将建立农村供水维修维护水管员队伍和提升水管员专业能力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突破口。
如今,286名像汪义博一样的农村供水管护员扎根在永顺乡村,成为畅通农村供水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力量。“保证全村人用水不断、用水安全,这就是我的工作。”汪义博的话语朴实,却道出了湖南农村供水管护体系里最基层的坚守。

永顺县颗砂村水厂设备气动阀门控制系统。
选准人:脱贫户变身“水管员” 管护就业双促进
“以前家里靠种地谋生,收入不稳定。现在当上水管员,有工资、还买了保险,日子踏实多了。”汪义博是颗砂乡的脱贫户,2019年通过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推荐、考核,成为村里的专职水管员。
为解决农村供水管护“缺人干”、脱贫户就业难的问题,永顺县严格按照《永顺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办法》,在脱贫户中精选人员,建立“一村一管”管护队伍。“我们选水管员,不仅看责任心,更希望通过这份工作,让脱贫户有持续收入,巩固脱贫成果。”永顺县水利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杨世朋介绍。
为让水管员安心工作,永顺县积极筹集资金,为水管员队伍提供待遇保障。同时,通过常态化培训,让水管员从“门外汉”变成“技术工”。
永顺县水利局定期组织全县23个乡镇的水利业务人员及水管员开展培训,内容涵盖学习政策法规解读,培训管网管件维修更换、水表故障处理、水质净化消毒、突发供水事件应对等实操技能。

水管员汪义博正在使用水厂净水设施排污。
见实效:小队伍撑起大民生 群众喝上放心水
“以前用水最怕两件事:一是冬天水管冻住,没水用,得挑着桶到处找水;二是水管破了没人及时修,看着水白白流走,又心疼又着急。现在不一样了,打个电话,汪师傅很快就到,修得又快又好。”颗砂乡村民李万清的话,道出了水管员队伍带来的变化。
如今的永顺县,不管是偏远山村还是平原村寨,只要村民用水遇到问题,一个电话,水管员就能及时上门服务。在“建管并重”机制的保障下,永顺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2016年的70.14%提升到2024年的92.44%,基本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通过水管员的精细化管护,水费收缴率达到95.8%以上,村委会通过水费盈余反哺工程管护,形成“以水养水”的良性机制。
“水管员队伍虽小,却撑起了农村供水的民生保障网。”杨世朋表示,下一步,永顺县将继续完善水管员队伍管理机制,提升管护服务水平,让每一户农村群众都能用上“放心水、舒心水”,让供水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始终畅通。
来源:红网
作者:刘娜
编辑:陈珏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