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潇湘银辉 | 汤其雪:哨声划过七千个晨昏 守护学子回家路

来源:红网 作者:黄舒婷 编辑:陈珏 2025-10-30 19:55:22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这个尊老敬贤的传统节日里,红网时刻新闻联合省委老干部局推出《潇湘银辉》栏目,走近这些可敬可爱的集体与个人,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那份历经岁月长河不改的灼灼初心,那份退休不褪色的奉献担当。

图片1.png

汤其雪在指挥交通。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黄舒婷 株洲报道

在106国道醴陵王仙中心小学路口,每天清晨与黄昏,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人们总能看见一位老人,他口含哨子,臂戴袖章,手持护学旗,用并不标准却无比坚定的手势,指挥着车辆,守护着成群结队的学生安全通过路口。

他是醴陵市王仙中心小学的退休教师汤其雪。二十多载春秋,七千多个日夜,他将退休后的光阴都奉献给了这条200米长的“生命走廊”,用行动诠释了一位人民教师的初心与大爱。

从讲台到路口:“用我五根肋骨,换孩子一条命,我觉得很值”

汤其雪与护学结缘,始于一场刻骨铭心的悲剧。

2006年暑假,106国道上发生一起惨烈车祸,两名学生不幸罹难。刚刚从校长岗位卸任的汤其雪目睹现场,心如刀绞。“如果有人在学生集中经过的路段指挥、疏导,是不是悲剧可以减少或者避免?”这个念头在他脑中盘旋,一夜无眠。

第二天,他自制了一面小旗,站在了那个车水马龙的三岔路口。这一站,就是寒来暑往七千多个日子。

这段200米的道路,连接着周边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几千个孩子每天上学放学的平安,也连着几千个家庭的团圆和幸福。路口复杂,车流量大,且无法设置信号灯。汤其雪为自己设定了雷打不动的“上下班”时间:每天早上6点到8点,下午4点到6点。

无论是烈日当头的酷暑,还是北风凛冽的寒冬,他挺拔的身影总会准时出现。哨声是他发出的指令,旗帜是他划出的安全线。他熟练地拦停车辆,引导学生们快速通过,然后向耐心等待的司机敬礼致谢。

护学之路并非坦途。起初,家人强烈反对,担心他的安全和健康。在路上,他也曾遭遇非议与嘲讽,有人说他“作秀”“图名图利”,甚至有司机嫌他“碍事”,恶语相向。但他将这些闲言碎语置之度外,心中只有一个目的:“学生们能安全穿过马路。”

安全留给了孩子,危险却留给了自己。有一次,为了推开一个吓呆了的孩子,汤其雪被车撞倒,断了五根肋骨。躺在医院的时候,他疼得直冒汗,可一听说孩子没事,只是擦破点皮,他心里的大石头“咚”地一下就落了地。“用我五根肋骨,换孩子一条命,值不值?我真的觉得很值!”

车轮滚滚,岁月流逝,汤其雪用他的身躯,为孩子们筑起了一道移动的、坚实的安全屏障。

图片2.png

汤其雪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课。

从独行到众行:“我的心,还和二十年前下定决心要守护孩子时那样热乎”

汤其雪的义举,起初是孤独的守望,但十余年如一日的不懈坚持,如春风化雨,逐渐感动了身边的人。曾经不解的司机,开始主动减速、鸣笛致意,甚至停车送上矿泉水;曾经的质疑声,也逐渐被敬佩和赞誉所取代。

2022年,醴陵市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汤其雪义务护学队”。2023年,株洲市委老干部局为其授牌成立“银耀株洲·汤其雪护学队”。从最初他一个人的坚守,发展到如今一支庞大的队伍,越来越多的离退休干部、学生家长、爱心人士加入进来,甚至许多在他护送下安全成长起来的孩子,也接过了护学的接力棒,持续传递着汤其雪点燃的这盏爱心之灯。他们一起,在这短短两百米的路段,创造了二十年学生、家长零事故、零伤害的奇迹。

退休后的汤其雪,并未止步于学。他感觉自己“名气”大了,责任也更重了。他化身“银发”宣传大使,骑着摩托车,到各个学校讲安全知识——用电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他跑了三十多个乡镇、一百多所学校,摩托车都骑坏了两辆,足迹遍布醴陵及周边县市区,无数青少年都认识了这位可亲可敬的“汤爷爷”。

在不久前的一次分享中,汤其雪动情地说:“我今年67了,头发早就花白了。但我的心,还是二十年前那个下午,下定决心要守护孩子时那样热乎。只要我这双腿还能站,这双手还能挥旗子,我就会一直坚守下去。”

从青丝到白发,从讲台到路口,从一个人到一群人,汤其雪用朴素的坚守,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献者之歌。他的故事,仍在继续;他的旗帜,仍在飘扬。

相关链接:退休教师二十年风雨护学 为护学生他挺身而出


来源:红网

作者:黄舒婷

编辑:陈珏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646954/74/1539432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