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莺:从黑暗走向光明,让融合之光照亮更多人丨破茧・追光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牟洋民 编辑:丁斯斯 2025-05-20 22:49:46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5月20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报告会在长沙举行,6名全国自强模范和1名全国助残先进个人依次登台演讲。红网、时刻新闻推出《破茧・追光》系列报道,一起来聆听全国自强模范们在人生舞台上突破身体限制、打破世俗偏见,逆境向前、自强不息的故事。

4444.jpg

5月20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场。

55555.jpg

全国自强模范黄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彦兵 实习生 牟洋民 长沙报道

“除了看不见,我什么都能做。” 5月20日,在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全国自强模范、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黄莺,分享了自己从特殊走向融合、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人生历程。

命运无情,却浇不灭心中的梦想

2岁时,一场高烧如恶魔般夺走了黄莺的光明,6岁起,她便在盲校开始了寄宿式学习。那时,视障学生的发展道路十分狭窄,只能参加单考单招,可选专业仅有针灸推拿和音乐表演。没有音乐天赋的黄莺,仿佛被命运困在了一条既定的小路上。

但她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渴望:像健全人一样接受教育,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她的大学梦。“有盲人参加考试时,为盲人考生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予以协助。” 看到这句话,黄莺心中燃起了希望之火。

为了实现梦想,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看不见图形,她就凭借强大的想象力去解析立体几何;盲文只表音不表意,课外文言文晦涩难懂,她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琢磨。过程中,她也曾灰心丧气,想要放弃,但一想到父母起早贪黑的辛劳、老师不厌其烦的教导,还有那个在心底扎根的梦想,她就告诉自己:“再难也要坚持,再苦也要挺住!”

2015年,黄莺迎来了人生的重要时刻,她成为宁夏首位参加普通高考的盲人学生,以高出当地理科一本线85分的优异成绩,被武汉理工大学录取,终于推开了大学的校门。

融合之路,挑战与温暖并存

大学,对于黄莺来说,是充满希望的新起点,却也意味着未知的挑战。入学前,辅导员打来电话,提出为她安排独立宿舍,并允许妈妈陪读,黄莺果断拒绝了:“既然决定接受融合教育,那就不能享受过多的特殊待遇,我渴望的是和其他人一样上大学。” 最终,她和同学们一起住进了普通宿舍,学校为她做的第一项 “无障碍改造”,就是将宿舍安排在了一楼。

然而,真正的困难才刚刚开始。市面上几乎没有盲文版大学教材,看不见黑板,课堂板书对她来说毫无意义,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如何公平地参与考核也成了难题。

但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群为她“劈山开路” 的人。每学期开学前,辅导员都会提前联系任课教师获取书单,帮她将纸质教材邮寄到专业机构扫描成电子版,再通过读屏软件让她学习;考试时,学校专门为她准备电子试卷,允许她用电脑作答并延长考试时间;高等数学课上,因读屏软件无法识别数学符号,志愿者学姐一道题一道题地为她口述讲解,她硬是抄写了300页盲文笔记,最终以97分的期末成绩为这门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大家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大学期间,黄莺以3年综合测评成绩专业第二的优异成绩,保送为本校的硕士研究生。

身份转变,从受助者到助人者

读研期间,黄莺不断解锁新的身份,实现着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转变。

作为宣讲人员,她以“除了看不见,我什么都能做” 为题,讲述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经历激励着更多人;作为宁夏盲协的一员,她负责开展 “黑眼睛读党史” 活动,组织盲人朋友用听读方式学习,让红色精神在盲人群体中传承;作为自主生活培训导师,她参与视障者生活重建项目,教他们如何使用手机电脑、如何走出家门、重建自我认同,帮助视障者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2019年,黄莺创办公众号 “盲着看看”,为盲人学生提供求学指导和心理辅导。她还用视频记录自己的日常,分享如何用手机点外卖、如何靠触摸化妆、如何一个人外出逛街购物等生活点滴。这些视频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网友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从“盲人什么都干不了,就应该在家待着”变成“原来盲道长这样,以后再也不停车占用了”。更让她感动的是,一位企业HR看完视频后,主动录用了一名单手残疾的应聘者,还有企业不断改进无人驾驶的无障碍设计,只为让残障群体的出行体验更加便利。

展望未来,让融合之光洒向远方

如今,作为一名在读博士研究生,黄莺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展更多与残障相关的学术研究,为改善残障群体的生活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从2015年到2025年,正好十年,这十年里,黄莺从“特殊”走向“融合”,从“受助者”成长为“助人者”。这一切的背后,是党和国家“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是《残疾人教育条例》的法治保障,更是无数普通人的善意托举。

黄莺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看不见”或许是人生中遇到的诸多困难之一,但“什么都能做”是我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宣言。当我们开始用优势视角看待生命,偏见的高墙就会悄然崩塌。教育让她看见光,而融合,让光洒向更远的地方。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牟洋民

编辑:丁斯斯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646949/64/1497507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