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唐占鑫:照亮生命的“三束光”丨破茧・追光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牟洋民 编辑:丁斯斯 2025-05-20 22:04:41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5月20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报告会在长沙举行,6名全国自强模范和1名全国助残先进个人依次登台演讲。红网、时刻新闻推出《破茧·追光》系列报道,一起来聆听全国自强模范们在人生舞台上突破身体限制、打破世俗偏见,逆境向前、自强不息的故事。

4444.jpg

5月20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场。

333.jpg

全国自强模范唐占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彦兵 实习生 牟洋民 长沙报道

她以半身瘫痪之躯,创立“希望之家”,帮组900多名脊髓损伤者实现生活自理、700多名残疾人实现灵活就业增收。

5月20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报告会在长沙举行。全国自强模范、北京新生命养老助残服务中心主任唐占鑫用“三束光”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了成长历程。

唐占鑫,这“三束光”,既照亮了自己人生的三个重要阶段,也是无数残疾兄弟姐妹追寻的生命之光。

第一束光,是重生

2004年,唐占鑫在德国完成硕士学业,就在毕业回国的头一天遭遇车祸,胸椎第12节“脊髓神经完全损伤”,永远失去了站立的能力。躺在病床上,她第一次觉得“活着”成了需要别人帮助的事——起床、穿衣、上厕所,这些曾经再普通不过的事,突然变成了一座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唐占鑫一度选择了封闭自己。有一天父亲抱她下车时没站稳,重重坐地,却用双手吃力地把她举在空中。

那是唐占鑫受伤3年来第一次近距离地看父亲鬓角的白发和脸上的皱纹。在她印象中,父亲还很年轻,而那时,他变得那么苍老。这让唐占鑫特别难过,决定今后不能再依靠别人生活。

从那天起,唐占鑫开始上网学习其他伤友的生活经验,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竟然实现了生活自理。2009年,唐占鑫找到了一份工作,当拿到受伤后的第一份工资时,特别高兴,给朋友打电话,给父母买了礼物。那一刻她终于明白:自食其力的光芒,能让残缺的生命重新焕发生机。

第二束光,是希望

回归社会后,唐占鑫经常要到医院做康复训练。记忆特别深刻的是,在医院里她看到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给截瘫的孩子洗尿布,手上满是裂痕,甚至渗出血渍。这些画面像刀子一样扎进唐占鑫的心里,点燃了她助人的信念。

2013年,唐占鑫和伙伴们给时任北京市领导写了一封信:建议由政府出资给脊髓损伤者配发卫生用品。政府迅速回应,让唐占鑫看到了希望曙光。“我当时就想,有国家给我们撑腰,我应该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更多身处困难的伙伴。”

2014年在中国残联、北京市残联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唐占鑫和三位轮椅上的伙伴成立了北京市第一家由残疾人服务于残疾人的“希望之家”。到今天,“希望之家”已为全国900多位伤友提供了生活重建服务,为2500多人提供了职业技能培训,700多人实现了就业增收。

“希望之家”还培养了很多残疾人无障碍督导员,他们坐着轮椅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推动上千个无障碍设施的改造。同时,他们将自助互助的经验推广到全国,在各地孵化了50多家助残社会组织。

第三束光,是荣耀

2019年起,唐占鑫开始探索通过手工制作帮助残疾女性掌握一技之长,拓展就业渠道。

一位叫郭媛媛的残疾女性是先天性脊柱裂患者,30年来生活无法自理。在“希望之家”,她不仅学会了独立生活,更在北京冬残奥会颁奖花束的编织中完成了蜕变。她和150多名残疾女性历时两个多月,编织630多万针。当看到“荣耀之花”绽放在颁奖台上,大家激动地说:“原来我们的手,也能创造美好。”2023年,“希望之家”成为中国残联和全国妇联首批授牌的“美丽工坊”。

2024年巴黎残奥会期间,唐占鑫带着美丽工坊的残疾女性制作的精美手工艺品亮相巴黎,让全世界看到中国残疾女性破茧成蝶的光芒。一位法国老奶奶捧着手工艺品,感慨道:“你们的双手,编织的是人类共同的勇气。”

这些年,唐占鑫和伙伴们得到了不少荣誉,但最让她骄傲的是,看到越来越多的伙伴从“被服务者”变成“服务者”:成了希望之家的护理员,加入社区志愿者,创办了助残组织。他们在各行各业传递温暖,成为照亮更多人生命的灯塔。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牟洋民

编辑:丁斯斯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646949/64/1497498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