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举行。
红网时刻新闻9月28日讯(记者 陈彦兵)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在广东以外首个试点湘粤港“跨境一锁”通关模式,货物运输效率提升50%以上;创新“全程提单”海铁联运模式,清关时间由15-45天压缩至2-7天,运输成本降低15%。
9月28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举行。郴州市副市长唐力勇介绍,自贸区郴州片区自获批以来,紧紧围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探索高水平开放路径,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郴州特色的“融湾”实践路径。
以制度创新“主动融”。编制《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郴州片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全面部署融湾工程。在广东以外首个试点湘粤港“跨境一锁”通关模式,实现“一次查验、全线通行”,货物运输效率提升50%以上。今年1-8月,快速通关货物247批,货值4.29亿元,同比增长56.33%。郴州片区五年来累计形成120余项改革成果,其中29项被纳入湖南自贸试验区前三批制度创新成果,为主动融入大湾区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以产业协同“深度融”。积极探索全链条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新机制,今年1-8月,全市新引进投资额2亿元以上重大招商项目230个,总投资金额1196.16亿元,80%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依托大湾区,片区有色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和先进装备制造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链主、产业链上下游集群发展态势,规模以上“两主一特”工业产值由2020年的205.4亿元增至2024年的317.3亿元,先进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深入推进郴佛合作,与佛山共建产业合作园,郴佛智能制造研究院启动运营以来,累计导入科技成果30万+,推动湘粤港澳要素流动、规则衔接、产业协同迈入新阶段。
以通道升级“加速融”。在“硬通道”方面,加快建设郴州陆港,与盐田港、南沙港等共建“组合港”,开通湘粤非铁海联运等国际物流通道,创新“全程提单”海铁联运模式,清关时间15-45天压缩至2-7天,运输成本降低15%,初步形成“自贸区+陆港”双轮驱动的开放格局。在“软通道”方面,在全省园区率先推进涉企事项郴港澳“跨境通办”,在香港设置全省首个“跨境通办”服务点,提升融湾便利度。
下一步,郴州片区将紧紧围绕“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深化融入大湾区:
一是拓展更广领域的产业合作。聚焦产业转移,探索“总部+生产基地”新模式,共建“飞地园区”,持续做大有色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探索业态创新,在保税维修、加工贸易等领域,试点入境维修转内销新业态。二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通道。加快郴州陆港与大湾区港口“组合港”实体化运营,持续扩大湘粤港“跨境一锁”规模,打造多式联运中转集拼平台,推进“一单制”改革,探索与大湾区港口合作开展电子提单、仓单等票据无纸化场景应用,深化融湾向海开放格局。力争未来五年,郴州陆港铁路货运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三是开创更大范围的互通机制。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进通关、物流、金融数据共享、系统互通、规则互认,实现“湾区人、郴州事、一窗办”。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共建中试基地。推动人才资格互认与标准对接,降低人才跨区域流动的制度壁垒。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编辑:代宏婷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