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时期共产党员应当具备怎样的情怀

来源:清风网_廉洁文化网 作者:肖劲舟 编辑:闵美颖 2020-07-24 08:56:18
时刻新闻
—分享—

情怀,是一个古老而又历久弥新的话题。它既是一个人的内心坚守,也是其力量源泉;既是价值追求,也是行动指针。情怀本身并无褒贬之义,但其内容却有高下之分。有着高尚情怀的人,做人有操守,做事有底线,在人生道路上能够建功立业、行稳致远;有着卑劣情怀的人,做人无原则、做事很荒唐,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一事无成。新时期共产党员理应自觉培育高尚情怀,在各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积极进取、奋勇拼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要有“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句话出自儒家经典《礼记·礼运》篇,是孔子在阐述自己的社会政治理想时提出的,描绘了“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的“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为了追寻心中理想,多少仁人志士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甚至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历史的长河闪耀着一长串光芒夺目的名字:如“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立志“精忠报国”的岳飞,“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倡导“三民主义”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

共产党员要继承和发扬这种“心忧天下,利在苍生”的优良传统。一要有大胸怀。共产党员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把视野放宽广一点,把自己置身于历史和时代的坐标去分析、考虑问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二要有大格局。共产党员要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对事关全局、事关根本、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党员干部应当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三要有大气度。“计利当计天下利”。对共产党员来说,国家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人民立场就是自己的立场。除此之外,不应有属于某一圈子或个人的特殊利益。如果不从国家大局出发、不为人民利益考量,整日“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为安享尊荣而忧思达旦,为利禄享受而患得患失,抛弃信念信仰,丧失情怀节操,会为真正的共产党人所不齿。

要有“建功有我”的事业情怀

我们党自成立起,就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使命,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创业,克服万难,走上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从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一穷二白、筚路蓝缕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时代,我们走过的路程艰苦卓绝,我们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展望未来时,日月换新天”。今天,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这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国际格局大变革、大调整,我们迎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从国内看,我们面临着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等诸多任务,这些任务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共产党员要紧跟时代步伐,秉持初心使命,以不驰空想、不骛虚声的积极态度,当好时代的“答卷人”。一方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千秋功名看政绩。但凡为官从政者,谁都想干出名堂、获得政绩。但是,我们的事业光荣而伟大,我们的任务艰巨而复杂,它需要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党员干部接续奋斗、久久为功,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所以,党员干部不能为求一时之效而过分追求“显绩”,而要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另一方面,要有“建功必定有我”的胆略。新时代是担当者、奋斗者的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们勾勒了新时代发展蓝图,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作了全面部署。“舵稳当奋楫,风正好扬帆”。共产党员必须以奋勇争先、舍我其谁的姿态,投身于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面对矛盾敢抓敢管,面对重大原则问题立场坚定,面对改革发展难题迎难而上,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豁得出来,面对歪风邪气动真碰硬,真正做到敢作敢当、善作善成,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要有“实事求是”的务实情怀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是贯穿我们党全部实践、全部理论的一条基本线索。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革命队伍不断壮大并取得最终胜利。改革开放时期,我们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开创了各项事业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事求是”这一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的真理,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

当前,我们的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不从实际出发的不良倾向,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的同志做工作不看是否有利于取得实效,是否有利于群众,一切围绕领导喜好,想方设法讨领导欢心;有的喜欢造声势,看起来工作搞得轰轰烈烈,实际不解决具体问题;有的喜欢搞包装,一项日常工作整个新名词、换个新花样再推出来,美其名曰“创新”,等等。凡此种种,究其根本,莫不反映了有的党员干部谄上瞒下、好大喜功的心态。这种只唯上、不唯实的工作作风危害极大。一方面,导致党内不团结。党员干部之间容易互相猜忌和不信任。如果只凭“让领导满意”就能青云直上,而不是凭实打实的工作业绩得到提拔重用,会形成事实上的“囚徒困境”。因为谁也不知别人是否手段更多、底线更低。同时,也会导致“逆淘汰”现象发生,一些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干事的党员干部只能长期原地踏步。另一方面,割裂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脱离群众的危险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对于这一点,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有清醒的认识。前不久中央出台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其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党员干部应当深刻领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今天,我们已到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党员干部必须把“实事求是”作为根本遵循在工作中贯彻实施。不能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不是一名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甚至不是一名合格党员。

要有“枝叶关情”的为民情怀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是清代郑板桥在其潍县知县任上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他在潍县为官7年,留下了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美名,其“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至今被人广泛传颂。作为共产党员,应当始终把“为人民服务”当作我们的最高宗旨和人生目标。

“少点官气,多点土气”,是我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应当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心心相印。但是,现实中特权意识浓、享乐思想严重的亦不乏其人。有的党员干部在单位是一家之主、骄纵豪横,在外面是前呼后拥、趾高气扬。正如今年4月份,湖北鄂州市委书记王立在全市作风建设大会上所痛斥的:“你一看就是个小干部的模样……我们不就是来自于土地、农村吗?为什么当了干部没几天,我们就染上了一些不好的习气?说话腆个肚子、背着手、哼啊哈的,群众看着就烦。”党员干部在老百姓面前本应是什么模样?如何才能不让群众看着就烦?答案其实很简单。“多点人味,少点官味”,把自己当老百姓的一员,姿态低一点,架子小一点,派头少一点,老百姓自然不会把你当陌生人敬而远之,而是把你当朋友说知心话、贴心话。收起腆着的肚子,放下背着的双手,咽下“哼啊哈”的官话,党员干部才能真正当好人民的“服务员”。

“为民谋利,为民尽责”,是我们执政为民的价值遵循。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扪心自问,我们距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要求有多远、差距有多大。现在有的党员干部常把纪律管得太紧、要求太多挂在嘴边,为自己的“佛系”心态和不思进取的行为找借口。其实,约束严、怕犯错,都不能成为不干事的理由。纪律和法律只惩治那些不作为假作为滥作为乱作为的人,对于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以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从来不是一棒子打死,而是按照“三个区分开来”客观公正对待。所以,关键还是在于,为人民服务是真情、还是假意,是挂在嘴上、还是放在心里。只要是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历史不会忘记,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尸位素餐、慵懒无为的干部,是得不到老百姓认可的。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我们执政为民的最高境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出发点在“人民”,落脚点也在“人民”。共产党员只有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自觉把精力最大限度地奉献给国家和人民,才能做到知所趋、知所避、知所守;才能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等问题想得透、看得淡;才能做到不去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不去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才能在忘记“小我”、舍弃“自我”、找到“真我”的过程中成就“大我”,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升华。

要有“纤尘不染”的君子情怀

“君子”是古代对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称许,也是人们所孜孜追求的理想人格。北宋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莲花比作“花中君子”,称赞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莲者,廉也。共产党员要涵养这种不同流合污的浩然正气,保持高洁纯粹,做人中君子。

自觉树立“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权力观。党员干部对手中掌握的权力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何谓“有所为”?在纪律和法律允许的框架范围内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让手中的权力成为造福百姓的利器。何谓“有所不为”?对待权力要始终保持临渊履薄的心态,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纵观所有的落马官员,几乎都是心中无尺,脑中无戒,法纪意识淡漠,从小节开始失守,逐渐变得胆大妄为、肆无忌惮,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干、什么法都敢违,最终一步步滑向不可自拔的深渊。任何权力都有边界,不受限制的权力是不存在的。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把权利作为谋私的工具,越过“雷池”必定会受到严惩。

自觉树立“君子重义轻利”的利益观。现代社会,利益是所有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谈利益并不羞耻,可耻的是唯利是图。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对太学的博士非常重视,每逢腊月三十,就特别下诏赏赐每位博士一只羊,让他们高高兴兴地过节。有一年,羊赏赐下来后,因为有肥有瘦、大小不等,都不知怎么分才公平合理。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有人建议把羊杀了,平均分取羊肉;有人建议用抓阄的办法来分羊,等等。有一个叫甄宇的博士,对斤斤计较的分羊办法感到羞耻,便挑出了那只最小最瘦的羊,自己牵走了。共产党员应当涵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役。面对利益不争不抢,面对诱惑内心如磐,始终坚持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自觉树立“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人际交往观。伯牙为子期“破琴绝弦”的故事流传千古,被誉为君子之交的典范。他们一个是有名的琴师,一个是砍柴的樵夫,身份不同,地位有别,但却因为共同的爱好成为莫逆之交。共产党员的人际交往也要简单纯粹,要把是否与自己志趣相投作为交友标准,而不是看对方是否对自己有用,用得上的就靠拢,用不上的就远离。人际交往一旦带上功利色彩,就会变得庸俗,注定不会长久。古语云:“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疏;以势交者,势倾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以道交者,天荒地老”。党员干部应当恪守古训,自觉净化自己的生活圈、朋友圈、社交圈。对待上级,不阿谀谄媚,不乱接“天线”,不搞政治攀附和人身依附;对待朋友,不搞勾肩搭背,不搞利益授受,不搞超出正常范围的礼尚往来。坚持独立自主的精神人格,守住内心恬静祥和的精神家园,清白正直,坦荡磊落,不用担心尔虞我诈,也无需理会勾心斗角,不亦快哉!(湖南省纪委省监委驻省审计厅纪检监察组:肖劲舟)

来源:清风网_廉洁文化网

作者:肖劲舟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