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乡村追梦人 | 罗情:从写字楼到养鸡场,她的“田园牧歌”里有本“循环经济账”

来源:红网 作者:彭舒婷 李丽璇 欧阳琬 编辑:张皎 2025-08-19 18:50:01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为宣传湖南农业农村创业创新政策,讲好返乡创业故事,展现新时代农村创业者风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红网开设《乡村追梦人》第六期专栏,以笔为犁,深入挖掘新农人在村口致富,在家门口就业典型,把镜头对准以创新创业为支点,撬动基层效能、激发人才活力、厚植产业潜力的这些人、这些事,书写湖南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答卷。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彭舒婷 记者 李丽璇 实习生 欧阳琬 湘潭报道

图片1.png

普岭村“鸡-肥-粮”循环养殖模式的创始人罗情。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湘乡市金薮乡普岭村的鸡舍里已是一片生机勃勃。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喔喔”啼鸣,一只只精神抖擞的鸡儿从干净舒适的“精品房”里探出头来,享用着精心配制的“营养餐”。笼底,看不见的“清洁工”悄然运转,新鲜的鸡粪被自动收集起来,送往下一个神奇的站点——有机肥厂。在那里,经过微生物的耐心“点化”,这些曾经的“废弃物”悄然蜕变,化作富含养分的黑色金子,最终回归土地,滋养着绿油油的有机蔬菜,成为“粮食的粮食”。“我们的鸡住的是干净舒适的‘精品房’,吃的是精心调配的‘营养餐’。”

这幅充满活力的乡村图景,正是“新农人”罗情一笔一划描绘出来的。这位曾经的上市公司总经理,如今是普岭村“鸡-肥-粮”循环养殖模式的创始人。她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勇气、智慧和泥土芬芳的现代田园诗。

破茧成蝶:从写字楼到养鸡场

从光鲜亮丽的株洲上市公司总经理,到田间地头与雏鸡为伴的“鸡司令”,罗情的人生轨迹在旁人眼中,仿佛经历了一次不可思议的急转弯。

罗情曾在建筑管理领域深耕多年,30岁时担任了上市公司的总经理,“后来一直想突破自己,突破舒适圈,”罗情回忆自己的返乡初心,“于是我决意辞职了。”

2020年,带着一股创业的韧劲,罗情辞去株洲的工作,在家乡湘潭市湘乡市金薮乡普岭村投资建设了一家养鸡场,为宁乡一家养殖厂代养肉鸡。

从企业经理到照看毛茸茸的鸡雏,角色转换带来的挑战远超预期,但凭借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和不服输的心态,她很快适应了新的节奏——每年养5到6批,年出栏20多万羽,在田野间迈出了创业第一步。

“别人嫌臭的粪污,我们要把它变成‘金疙瘩’。”2021年,她瞄准了鸡粪的资源化利用,在湖南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一头扎进了微生物有机肥的研发中。

整整一年,她都与气味难闻的鸡粪为伴,反复试验,不断摸索,终于“熬”出微生物菌种和氮磷钾含量均高于同类产品的有机肥,成功解决了养殖粪污无处安放、耕地越种越“馋”的两大难题,让粪污成功化身“金色肥料”。

返乡之初,罗情的选择曾遭受到许多亲戚朋友的不解和质疑,“放着高管不当来喂鸡”的声音犹在耳畔,但她相信农村田地的潜力,乘上乡村振兴政策的东风,用实干谱写自己的“田园牧歌”。

风雪淬炼:政策春风暖寒冬

创业之路从无坦途。2022年12月,一场百年难遇的大雪突袭,压垮了罗情的保温厂房,直接造成了40多万的损失。

彼时创业团队资金已捉襟见肘,这场雪灾无疑是雪上加霜。“那段时间,心情跌到了冰点。”回忆起那个寒冬,罗情仍心有余悸。

困境并没有击垮这位创业者,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还好当时乡镇及当地人社局等相关部门给予了我们许多政策上的支持,比如贴息贷款,创业带动就业等等。”罗情感慨道,政策及时雨带来“强心剂”,各方的帮扶,让罗情有了咬牙坚持的底气。

如今,公司发展已步入正轨——建有年产30万羽的标准化养殖基地,以及年产3000吨以上的微生物有机肥加工基地。2024年已销售有机肥700吨,肉鸡和有机肥综合销售收入突破600万元。

“现在公司的肉鸡销售很稳定,正在探索的‘企业+基地+农户’的蔬菜种植模式很有前景,”对于未来,罗情满怀希望,她表示,“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够通过各种渠道,销售到全国各地,让我们村更富、更美。”

小循环大能量:乡亲们的“增收密码”

虽然养殖规模和产值算不上 “巨头”,但罗情的创业项目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大能量”。

2023年,罗情在龙门村流转了10亩田地,探索大棚种植有机蔬菜。积累经验后,第二年她带动周边村庄的农户共同参与种植。

“每亩免费提供400公斤有机肥,集中采购供应蔬菜苗,成熟后统一销往株洲的蔬菜批发市场。”今年,罗情的连农带农“朋友圈”进一步扩大,带动8个村的村民种植蔬菜。

近两年,搭乘罗情的创业快车,实现增收的村民达120多户,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罗总给我们免费提供种苗、肥料,还包统一收购,现在地有‘劲’了,菜种上了,罗总来收一趟,我能卖100多元!”普岭村村民李国香算起增收账来,脸上洋溢着喜悦。但对罗情来说,这只是一个起点。

“要让乡亲们的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带动更多人共同致富。”为了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她正谋划两大新动作:一是扩建有机肥生产线提升产能;二是携手返乡大学生甘裕安,通过直播电商打通线上销售渠道,让有机肥、有机蔬菜等优质农产品走出田间,直面更广阔的销售市场。

“买得晨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一羽鸡鸣奏响了“循环农业”的强农曲调。从都市白领到“鸡司令”,再到乡村振兴路上的“巾帼追梦人”,罗情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着充满生机的绿色传奇。

来源:红网

作者:彭舒婷 李丽璇 欧阳琬

编辑:张皎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646942/53/1521179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