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舆论监督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剑”

来源:清风杂志社 作者:何绍斌 编辑:陈靖 2019-08-19 14:53:54
时刻新闻
—分享—

近年来,从四川广安严春风事件、翟天临学术门事件、山东五莲教师杨守梅事件,到河南淇县偷瓜倒赔300元事件、重庆保时捷女司机耳光事件、北京大学“退档门”事件,作为纪检监察系统人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舆论监督推动着事件公开、公平、公正的发展;可以清醒的认识到,怕舆论、躲舆论、压舆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可以敏锐地觉察到,充分合理运用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必将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一柄“利剑”。

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全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不管是违法、违纪的大事还是违规、违例的小事都要管,实现360度无死角监督。这个“全面”要实现,仅仅依靠纪检监察系统是不够的,需要舆论监督的深度参与。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的广泛监督,不受地域、行业、人为因素限制。每天拿起智能手机,查看新闻焦点、资讯热点,回帖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成为广大民众的日常,成为他们参与国政,争取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软需求”的最佳途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时间和空间上,很少有社会事物能躲过民众的眼睛。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运用舆论监督的有利特性,让广大民众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监督者,构建一个巨大的舆论监督网络,将舆论监督打造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一柄“利剑”。

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严”。“严”就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这种“严”代表着广大民众对党和国家的期望,对贪官污吏的厌恶,对民主、公平、法治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严”要贯彻到底,必须要有做实事的态度、敢担当的勇气、能坚持的毅力,仅仅依靠监督执纪人员是不够的, 需要舆论监督的人民性、专业性、长期性进行补充。舆论监督的实质是人民的监督、公众的监督。参与舆论监督的主体中,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知识分子、普通民众皆有,他们地位平等、意见自由、坦诚公开,他们组成的集合群体观察敏锐、思考全面,只要正确引导,通常能抓住问题现象的本质根据法律制度进行客观评价。并且,舆论监督因为参与民众的体量庞大,完全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在长期监督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全面从严治党要充分合理运用舆论监督这柄“利剑”,实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全面从严治党要害在“治”。“治”就是各级党委要肩负起主体责任,各级纪委要担负起监督责任,敢于执纪问责。这种“治”要落到实处,仅仅依靠各级党委、纪委是不够的,需要舆论监督的广泛性、公开性、威慑性进行补充。“不怕通报,就怕见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部分官员依然具有怕舆论、躲舆论、压舆论的思想,本质是不敢真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治”。舆论监督虽然没有强制性,但可以集中民众力量打破各种错综复杂的权力网、关系网的樊笼,通过传播媒介形成趋于一致的正确舆论观点,对问题现象进行批判或颂扬,进而揭示问题现象的本质和根源并促使其解决。舆论监督最终可以转化为强制性法律监督、监督机关的监督,从而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一柄“利剑”。

舆论监督是一种社会评价和社会心理的集中体现,将舆论监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得到的就是民声、民意、民心。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的过程中,各级党组织、纪检监察系统应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对舆论涉及焦点问题、典型现象要敢担当、敢作为、主动出击,要让舆论监督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一柄“利剑”。(宁远县纪委监委宣传部:何绍斌)

来源:清风杂志社

作者:何绍斌

编辑:陈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