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考核要“简”也要“准”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陈海波 编辑:黄思哲 2018-12-28 11:19:56
时刻新闻
—分享—

  “减少对基层的‘打扰’,能让大家腾出更多时间抓工作抓实效”“期待这个深得人心的政策,能得到很好的落实”……近日,中办印发《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在基层干部中引来热烈反响。督查检查考核工作中的形式主义是怎么出现的?如何使内部监督工作少一些花拳绣腿,多一些真刀真枪?我们请记者结合在各地采访调研的经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解析,以期让督查检查考核更加务实有效。(10月23日 《人民日报》)

  以往年底检查项目最多的,也是令人最忙的估计就是监督考核了。检查考核工作是领导工作的重要方面,是实现有效领导的必要环节,是督促落实、改进作风、激发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手段。正因为如此,才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的落实,领导各级党委走在正确发展道路上,也使党拥有了举世公认的执行力。

  但是,随着时间慢慢推移,督查检查考核工作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上级要看台账,就先做得漂亮,等检查过后再说干活的事。一些地方和部门督查检查考核也存在过多过频的现象,弄得基层应接不暇、不堪重负。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今天这个部门考核要求这样整改,明天又来一个检查团要求那样改,基层干部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也不知道往哪方面改,没有个硬指标,所以很容易不了了之。自然这样的监督考核不仅成了形式主义的新变种,更会带偏基层的发展方向。

  督查检查考核的目的在于掌握情况、发现问题、激励鞭策、推动工作。督查检查考核运用得好,能够极大地助推工作,有利于上台阶、创新局。地方和基层亦希望因此接受检阅、获得认可、发现不足。反之,则可能使地方和基层疲于应付、运转失常、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所以, 改进督查检查考核工作方式方法,考核工作统一计划,避免重复扎堆,层层加码,就显得及其重要。

  考核要“简”也要“准”。队伍要精干,因事派人、人事相宜,不能人浮于事,增加基层接待负担。特别要防止“钦差大臣”满天飞,说外行话、瞎指责,弄得基层左右为难。面貌要精神,督查检查考核组代表上级组织形象,必须表现出良好的政治素养和精神风貌,起到示范标杆作用。处事要精明,要耳聪目明,善于把握本质和主流,有出色的工作能力水平,不被别人忽悠而牵着鼻子走。情况掌握要准,不能偏听偏信,不能以偏概全。标准要准,一把尺子量到底,不偏不倚。发现问题要准,特别是有代表性的问题,不能挂一漏万、本末倒置。整改要求要准,不能不痛不痒、偏离要害,使整改对象无所适从。督查检查考核一旦精准发力,必能成为助推各项工作的“大力神”。(衡阳县 陈海波)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陈海波

编辑:黄思哲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2018/12/28/480204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