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御敌长城,用生命谱写出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据统计,1921-1949年间,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湖南牺牲的革命烈士共20多万人,有名可查的英雄和烈士就有15万余人。他们用热血浇灌信仰,以牺牲铸就民族脊梁,让湖湘大地成为镌刻着英雄印记的红色沃土。
红网时刻新闻推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专栏,回望抗战岁月,缅怀湖湘英烈,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让英雄之光,照亮新时代的奋进征程。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洁 实习生 李昊杰 综合报道
吴师孟,湖南平江人。曾任红十六军军部会计科科长、经理处处长,新四军第2师军工部部长。
大革命时期,吴师孟积极投身农民运动,1927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春,吴师孟参加平(江)湘(阴)岳(阳)游击总队并担任班长,同年随部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红五军第二纵队,任排长,参与开辟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8月,他调至新组建的红十六军,先后担任军部会计科科长、经理处处长,因办事公道、廉洁奉公、团结同志,使全军财会和军需物资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多次获上级表彰。
1933年4月,红十六军在江西万载株木桥遭敌重兵围困,突围中他为掩护辎重物资转移不幸负伤被俘,他忍受敌人的严刑拷打,后被营救出狱。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合作抗日,湘鄂赣边区的红军游击队在平江嘉义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与部队久失联系的吴师孟闻讯后再度入伍,投身抗日战场。1938年1月,他加入新四军,不久便随部开赴抗日前线。1939年春,吴师孟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一支队军需主任,当时部队物资、经费极度匮乏,他精打细算、开源节流,有力保障了部队物资经费的正常供应。期间,他还先后负责开办了6期军需培训班,为新四军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军需人才,为部队后勤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吴师孟跟随傅秋涛等人奋勇突出重围,抵达江北抗日根据地,随后担任新四军第二师供给部部长,后又被任命为军工部部长。
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他带领军工部从盐阜地区辗转至淮南,于高邮县金沟区平安乡(现属江苏省金湖县)白手起家筹建兵工厂。没有原料,他便带领同志们走村串户,四处收购木炭、废铜烂铁、土硝等;缺乏技术,他亲自登门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虚心求教。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攻坚克难的决心,吴师孟率部建成一座拥有150多名工人的兵工厂,可日产子弹2500发、手榴弹600枚、迫击炮弹66发,及时补充了部队的枪支弹药,为打击日本侵略者提供了有力的物资支撑。因在兵工建设中功绩卓著,吴师孟受到新四军军部的嘉奖。
由于长期的辛劳奔波与艰苦斗争,吴师孟的身体日渐衰弱,患上严重肺病,时常咯血。1942年8月,他因病情恶化,在江苏省盱眙县病故,年仅43岁。
吴师孟牺牲后,新四军第二师特地为他召开追悼会,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亲致悼词,评价他为抗日救国作出的巨大贡献。
2014年9月1日,为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吴师孟的名字赫然在列。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李昊杰
编辑:何青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