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现场直击 湖南省“机器管招投标”到底怎么管?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赵佳露 刘欣怡 李昊杰 编辑:廖浩宇 2025-08-09 22:12:56
时刻新闻
—分享—

导读:累计发布项目招标公告1254个,完成项目开评标753个——这是湖南省“机器管招投标”系统自今年2月底试运行以来交出的成绩单。机器如何“管”?会不会被人为操控?带着这些核心关切,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走进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一探究竟。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青 通讯员 赵佳露 实习生 刘欣怡 李昊杰 长沙报道

在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评标室,未来感扑面而来:

值守机器人把守入口,送餐机器人负责物资配送,巡查机器人实时监测异常行为……

“请大家放心,这里的‘高科技’已武装到牙齿。”8月8日,该中心举办“机器管招投标”系统公众开放日,向来自全国的20余位市场主体代表和专家,揭开了“机器管招投标”系统的面纱。

8dfbed29efa542cc8fd466b793e77945.jpg

8月8日,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举办“机器管招投标”系统公众开放日。

第一站:网上开标直播厅

全程透明“六不”原则

开标像看直播一样参与?

这场开放日,由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曾胜全程陪同并做介绍。第一站,便到达网上开标直播厅。

大屏幕上,正实时回放着项目的开标实况。投标企业无需奔波,所有交流均在线高效完成,过程一目了然。

“招标投标领域要想营造一个好的公平公正的环境,实现打不了招呼,打了招呼也没用这一目标,首先要从平台入手。平台要清清爽爽、干干净净、透明敞亮、阳光普照。”曾胜首先点明了系统设计的初衷。

那如何做到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场服务部部长黄建奇分享了“六不”原则。

何为“六不”?即不见面开标、不见面评标、不同时评标、不全程推送、不人工参与、不见面支付。黄建奇说,“核心目标,最大程度防范人为接触带来的交易风险。”

“系统数据安全怎么保障?整个流程会不会有漏洞?会不会被人为操控?”

面对参观者关心的问题,“我们从顶层设计上就杜绝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可能性。”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技术信息部负责人聂淼晶表示,系统并非由单一主体掌控,采用“数、管、用”三分离架构。

数据的存储管理、流程规则的管控设定、前端应用功能的开发,从顶层设计中就由管理主导,交由不同的三家公司进行技术实现和组装。“没有一家公司能独自串联整个系统,更没有修改核心规则的权限。”

“以前觉得‘机器管招投标’充满未知,甚至担心会不会有‘黑科技’或‘玩家’钻空子。”湖南省辰波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聂志强说,今天眼见为实,全程无人直接接触、数字留痕、实时监控,打消了疑虑,“让我们相信了系统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d666aabd60814b4d9cce6de2333dca84.jpg

送餐机器人。

第二站:评标室

专家“全副武装”,抽取“无人干预”

评标室都没有了工作人员?这是第二站看到的稀奇事,黄建奇说,皆由机器人代替。

“之前的专家抽取室都闲置了。”他介绍,选专家不靠人工,那如何产生?公事公办的电脑,替代了懂人情世故的人脑。

专家信息库的管理权,在省发改委等监管部门,交易中心仅作为使用方。专家抽取由系统根据预设规则自动完成,全程无人为接触。

现场,他还拿起一件特制马甲,“这是每位评标专家必须穿戴的装备。马甲上有录音设备和定位芯片。”

“这身‘装备’既实时记录专家的行动轨迹,也有效约束其言行,”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市场开发部经理卢盛雄对此印象深刻,“一旦系统监测到异常苗头,能及时预警或干预。”

此外,评标期间,专家所有的个人电子设备,必须统一存入指定保险柜。

源头治理是“机器管招投标”的另一大亮点。系统运用“模块化范本体系”与“牵引指标项”两大核心机制。

691项国家资质对应的工程类别及规模作为牵引指标,反向精准界定项目所需资质与类似业绩要求,系统自动匹配筛选,从源头杜绝了招标文件“量身裁衣”的空间。

评标专家面对的是经系统预处理、信息规范统一的投标文件,评审环节采用“随机组卷盲评”,专家无法预知评审哪部分内容,且价格评审被严格置于最后环节,最大限度压缩主观裁量权与人为干预可能。

c741105a4be240cf9851e89d64702ef7.jpg

特制马甲。

第三站:见证中心

链上留痕“明炉明档”

这份主动“打开门”的诚意,贯穿开放日始终。

在见证中心,聂淼晶进行了全流程演示:从投标、开标到评标,操作界面直观,流程清晰可见。

“交易全程的关键操作节点,都在‘明炉明档’下运行。”他介绍,从招标公告发布、投标文件提交、专家评审打分等,其核心数据与操作痕迹均实时同步上链,生成不可篡改的“数字指纹”,并在公共服务平台公示。

“一有变化,所有人可见。”聂淼晶说,“系统开发单位连后台都无法访问,谈何修改?一切在阳光下运行。”

“亲眼看到系统如何运行,每个步骤如何紧密衔接,特别是那些保障公平性的‘硬核’设计,这趟参观让企业对在湖南公平竞争、凭实力中标充满了信心。”卢盛雄的感受,代表了许多企业的心声。

湖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红作为专家代表参与了开放日。他坦言,来之前以为这套系统,只是对以往电子化招投标的简单升级。“深入了解后发现,它构建了一种‘不可干涉的数字化智能合约体系’。这样成熟、系统化应用于省级公共资源交易的智能合约平台,在国内并不多见。”

张红进一步从法律视角解读:它通过将规则彻底透明化、统一化和数字化,有效避免了人为干预,从根本上保障了招投标程序的透明、统一与规范,这是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一项极具价值的创新实践。

这场持续数小时的开放日,其意义远超一次简单的系统展示。

“以拙诚之心,打开门来优化系统。”曾胜表示,之后,将持续推进“机器管招投标”开放日活动常态化,通过共同见证、共同建设、共同监督,让更多人了解改革成果,进一步凝聚共识,融合发展。

当“打开门”成为常态,“共参与”成为生态,“共监督”成为姿态,这趟探秘之旅,让人们对湖南公共资源交易的未来图景,有了更清晰的期待。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赵佳露 刘欣怡 李昊杰

编辑:廖浩宇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646942/91/1519091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