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是医师”郭玉星:精术诚心照征途

来源:红网 作者:李香枝 黎晟红 编辑:王婷婷 2025-08-09 16:13:50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医药1.jpg

郭玉星参加义诊。

中医药2.jpg

患者送给郭玉星的部分锦旗和感谢信。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香枝 实习生 黎晟红 长沙报道

当大疫来袭,他无畏逆行;面对基层积弊,他务实革新;身处诊室,他巧思仁心。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医务管理部主任郭玉星,用行动为“精诚”二字写下生动注脚,照亮了医者征战的每一个战场。

冲锋陷阵,是医者本分

2022年4月,上海疫情告急。面对家人的担忧,时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医务部副部长、骨伤科专家的郭玉星回答斩钉截铁:“理应在国家需要时冲锋陷阵。”他主动请缨,担任湖南援沪中医医疗队研究院分队联络员及医务管理负责人。

白天,密实的防护服下,他在方舱里疾行:查床位缺口、调中药资源、补采样人手;夜晚,电脑屏幕的光映着他疲惫的脸庞:析数据、排班次、开支部会议凝共识。在千钧重压之下,他协助团队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医疗质量“零差错”。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援沪医疗队,郭玉星时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医务部副部长、骨伤科专家。

当团队荣膺上海市委、市政府授予的“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称号,闪亮的勋章并未让他心潮澎湃。真正烙印心底的,是战友间生死相托的情谊,是离沪时高楼间此起彼伏的呼喊:“感谢你们!”。

“援沪抗疫是一段宝贵经历,但过去了就要向前看,”郭玉星淡然道,“这段经历让我更加坚信:老百姓需要我们,我们可以为祖国而战。”

下乡基层,引才扎根

2024年1月,郭玉星挂职娄底市双峰县中医医院常务副院长,从省城三甲一头扎进县域基层。

初抵双峰,扑面而来的是理念滞后、设备陈旧、资金短缺的重重困局。郭玉星没有好高骛远,他的改革利刃,首先挥向最基础的梗阻——畅通“生命绿色通道”。曾经被乱停车辆堵塞的门诊、住院楼入口,划上了醒目的禁停黄线;他推动资源下沉,成立中医非药物治疗中心,实现门诊大厅、乡镇常态化义诊;规范会议流程,引入第三方公正招聘。

“短期义诊是授人以鱼,培养能力才是授之以渔。”这朴素智慧,郭玉星深植于心,笃行于身。一年间,他的足迹遍及10余个乡镇,30余次义诊洒下健康种子。更关键的是,他成功引进3名硕士研究生扎根双峰,如今他们已成长为科室未来的希望。

扎实改革带来医院业务增长12%,看病人数显著提升。当地百姓由衷感叹:“郭院长来哒,看病硬是方便多哩!”。挂职离别时,医院工作人员眼中的不舍,亦是对他务实付出的无声褒奖。

中西协同,调态打靶

“郭医生的方子,特别灵!”在郭玉星的诊室里,患者口口相传着这么一句话。

郭玉星采用“调态打靶”诊疗模式,巧妙融合西医精准“打靶”与中医整体“调态”之长。一位被家人搀扶进诊室的患者,左足红肿如馒头,反复发作多年仅靠输液缓解。郭玉星确诊痛风后,先以非甾体消炎药精准“打靶”剧痛,再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中药复方系统“调态”,最终以中药为主实现临床治愈。复诊时,患者健步而来,连声道谢。

“患者康复的笑脸,就是我最大的成就。”郭玉星说。即使患者痊愈,他仍通过微信跟踪答疑。这份“待患如亲”的真诚,让诊室挂满了无声的赞誉——一面面鲜红的锦旗。

不忘初心,科研反哺临床

手握40余篇论文(含5篇SCI)、5项专利等科研成果,郭玉星始终恪守一个信条:“科研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他的科研直击痛点:痛风性关节炎机制、活血化瘀法治疗骨折脱位……多项成果斩获省部级科技奖。源于临床的实用新型专利“中药高分子石膏夹板”(解决传统石膏笨重不透气难题)、“上药固定器”等,正加速转化为惠及患者的新手段。

作为硕导和“青年岗位能手”,郭玉星视学生如子女,强调“以身作则”,传递着沉甸甸的行业价值观:待患如亲,如履薄冰,深省求索。

从骨科专家转型管理者,郭玉星坦言过程艰辛:“需要自律及毅力,忍受孤独、熬夜,接受失败,多学多思。”历经淬炼,他将管理精髓凝练为八字箴言:“一心为公,一心向党。”

从抗疫前线疾行的“联络员”,到疏通县域医院“生命通道”的副院长,再到承载更广责任的医务管理部主任——战场在变,角色在变,但郭玉星白大褂下的底色从未改变。

对他而言,万千头衔终归于最本真的身份认同——“我是医师”。而患者康复的笑脸,则是这重身份下,永不褪色的勋章。

来源:红网

作者:李香枝 黎晟红

编辑:王婷婷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646942/91/1519038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