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三湘热土,奋斗者众。昔日身披“迷彩绿”保家卫国的军人,今朝投身建设大潮,在广阔天地间奋力书写着“多彩人生”。他们转型发展的动人故事与宝贵经验何在?红网时刻新闻联合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推出《从“迷彩绿”到多彩人生》栏目,深入挖掘退役军人在各行各业的鲜活奋斗故事,展现他们助力社会经济发展的坚实身影,让大众看见他们脱下军装后的无限可能,更让每一位退役军人在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点亮前行之光。
2024年7月,刘钊(右一)在洞庭湖堤坝一线进行通信保障。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洁 夏文颖 实习生 李昊杰 浏阳报道
从“橄榄绿”到“火焰蓝”,从通信岗位的门外汉到参与过百余次救援的骨干尖兵,十三载春秋里,退役军人刘钊始终扎根应急通信一线,以指尖为笔、以信号为墨,在烟火弥漫处、洪峰浪尖上,架起一座座守护生命的“信息天桥”,成为应急救援指挥中枢最可靠的“千里眼”“顺风耳”。
初入火场:读懂“通信岗”的分量
2012年,大学毕业的刘钊从浏阳参军,成为武警株洲消防支队的一名消防员。刚下中队时,他被分配担任火场文书兼通信员——战友们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汗透征衣,他却整日与电脑、电台、文件为伴,最多的“体力活”不过是扛着相机、拎着三脚架随队行动,寻找合适的拍摄角度。“总觉得自己没冲在灭火一线,少了点‘军人的味道’。”那时的刘钊,心中难免有落差,甚至悄悄怀疑自己的岗位价值。
这份自我疑虑,在他第一次参与火灾扑救时被彻底击碎。
那是一场居民楼火灾,现场浓烟滚滚,能见度不足两米,烈火的呼啸声、群众的呼喊声、消防车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混乱中透着危急。“你的岗位就在这里!你是我们的眼睛!把现场情况给我盯死了!”指导员在嘈杂中冲着他吼出的这句话,像一记重锤敲在刘钊心上。
他瞬间清醒:眼前的电脑屏幕是“战场地图”,手中的电台是“指挥纽带”,肩上的相机是“证据标尺”——战友们能否安全突进、救援方案能否精准制定,全靠他传递的信息。“我的武器不是水枪,是清晰的图像、稳定的信号、永不中断的通联。”那次任务后,刘钊彻底沉下心,把每一次设备调试、每一次文件整理都当作“练兵”,决心把通信岗的“基本功”练到极致。
转型攻坚:把“技术关”啃成“看家本领”
2017年,刘钊调任株洲支队信通科,岗位从“基础性保障”转向“专业性支撑”,摆在他面前的是一道硬坎:核心交换机配置、卫星链路冗余备份、图传设备调试……这些此前接触不多的专业技术,成了他必须攻克的难关。
“既然是军人,就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刘钊以新兵姿态从头学起:厂家技术员调试设备,他就搬个小板凳守在旁边,眼睛盯着参数、手里记着笔记,遇到不懂的就追着问;科室同事处理故障,他就主动搭手,从线路排查到程序重启,一步步跟着练;业余时间,他把设备说明书、技术手册翻得卷了边,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操作流程。
在他看来,每一次重大安保、每一次抢险救援,都是最好的“实战课堂”。任务前,他带领班组反复推演预案,把“信号中断怎么办”“设备故障怎么补”等问题想在前头;任务后,他牵头复盘总结,哪怕是一次几秒钟的信号波动,也要找到原因、定下对策。高强度的钻研与实践中,刘钊的技术能力飞速提升:他能在复杂环境下快速搭建临时通信网,能在卫星信号中断时启用备份链路,更能通过无人机精准传回灾害现场全景图。
十余年间,他先后完成百余次重大救援通信保障任务,多次在关键时刻确保指挥畅通、信息精准,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1次、嘉奖12次。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对“通信生命线”的坚守。
逆行冲锋:在“生死关”架起信息通道
应急救援中,通信往往是“第一道防线”——早一秒接通信号,就能早一秒掌握灾情,早一秒挽救生命。刘钊始终记得这句话,更在一次次生死考验中践行这句话。
2024年7月,岳阳市华容县团洲垸发生决堤险情。深夜11点,刘钊所在支队接到增援命令,他带领班组连夜驰援,抵达现场时,堤坝已多处管涌、渗水,狂风裹挟着洪水拍打堤岸,手机信号时断时续,指挥通信随时可能“断联”。
“快!带设备先上!”刘钊没有丝毫犹豫,和队员们扛起百公斤的卫星设备、布控球、无人机,深一脚浅一脚向险情最严重的区域徒步挺进。
抵达目标点位后,他们立即乘冲锋舟靠近堤坝高点,顶着风浪架设布控球;无人机升空后,刘钊蹲在临时掩体里,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操作,很快完成灾害现场全景图、二维正射图、灾前灾后对比图的制作与上传。“指挥部收到,图像清晰!”当电台里传来这句话时,刘钊才发现,自己的裤腿早已被洪水浸透,双手因长时间握设备而发麻。正是这组及时传回的画面,为前方指挥部制定抢险方案提供了关键依据,让“看不见的灾情”变成了“可研判的态势”。
“通信员的最高荣誉,是‘存在感’的消失。”这是刘钊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他看来,当救援现场信息流顺畅无阻、指挥指令精准传递时,没人会刻意注意通信保障的存在;可一旦通信中断,整个救援行动就可能陷入被动。“我们的岗位没有‘神兵天降’的传奇,只有日复一日的打磨、分秒必争的坚守。”
如今,刘钊依然奋战在通信保障一线。每当接到任务,他还是会第一时间扛起设备出发,像当年在军营里那样,朝着最需要的地方前行。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夏文颖 李昊杰
编辑:刘娜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