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迷彩绿”到多彩人生|汪道军:卸甲不卸志 从“红旗车驾驶员”到乡村振兴“领路人”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夏文颖 李昊杰 编辑:刘娜 2025-10-09 14:50:36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三湘热土,奋斗者众。昔日身披“迷彩绿”保家卫国的军人,今朝投身建设大潮,在广阔天地间奋力书写着“多彩人生”。他们转型发展的动人故事与宝贵经验何在?红网时刻新闻联合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推出《从“迷彩绿”到多彩人生》栏目,深入挖掘退役军人在各行各业的鲜活奋斗故事,展现他们助力社会经济发展的坚实身影,让大众看见他们脱下军装后的无限可能,更让每一位退役军人在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点亮前行之光。

图片65.png

汪道军(图中)1995年-1998年在广州服役期间留影。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洁 夏文颖 实习生 李昊杰 湘西报道

夏日的湘西,古丈县古阳镇白洋溪村的辣椒田里生机盎然。

54岁的村支书汪道军刚接过老乡递来的满桶辣椒,下一桶就又递到手边。“慢点咯,我接不赢哒!”他笑着擦去额头汗珠,身影继续在田间忙碌。

军营砺剑十六载:“红旗车”里炼就担当

1971年出生的汪道军,心中早有“军旅梦”。“那时常看军旅电影,驻村工作队里的退役军人更让我觉得,部队是锤炼人的好地方。”1991年12月,20岁的他怀揣“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抱负参军,从此与“方向盘”结下不解之缘。

在部队16年,汪道军从武汉到广州再到衡阳,始终以“新兵标准”要求自己:清晨提前检查车辆性能,训练后钻研维修技术,执行任务时始终把“安全”二字刻在心头。

凭借这份严谨与执着,他不仅成长为技术骨干,更两次荣立三等功、四次获评“优秀士兵”,还赢得全军认可的“红旗车驾驶员”称号。“方向盘握在手里,责任就扛在肩上。”这是他在军营里悟到的道理。

2007年退伍后,汪道军成了一名客车司机,往返于古丈县与张家界的山路间。方向盘从军用卡车换到客运班车,不变的是他对这片土地的牵挂——沿途看到家乡不少村落发展滞后,村民辛苦却增收有限,他心里总想着“能为乡亲们做点啥”。

乡音唤归挑重担:“老兵支书”解民难

2018年9月,白洋溪村的“呼唤”让汪道军下定了决心。

当时村“两委”班子年龄偏大,发展思路受限,驻村工作队多次找到他,希望这位有担当、有能力的退伍老兵能“挑大梁”。

“家里经济不宽裕,而村里又迫切需要有人接过发展的接力棒。”汪道军回忆,那段时间他反复琢磨:“当过兵的人,不能怕难!村里需要人,我不能退缩。” 他和家人促膝长谈,把村里的困境、自己想为乡亲做事的想法一一说明,最终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就这样,他毅然放下安稳的客车司机工作,当选为村支书,接过了乡村发展的“接力棒”。

上任第一天,汪道军就带着笔记本走遍全村,把村民反映的“用水难”“防火忧”记了满满几页。他拿出部队里“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的作风,牵头协调周边村组,促成水源共享,为胡家组、胡麻组新建两座大型蓄水池,彻底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难题;针对村里木房集中、火灾隐患大的问题,他推进电网改造,建成100立方米消防水池覆盖三个村民组,构建起“水电双保障”的安全网。

图片64.png

白洋溪村村民在辣椒地里忙碌。

绘就振兴新图景:让乡村成“归与留”的家

“解决了‘急难愁’,更要找准‘致富路’。”汪道军深知,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

2019年,他带队跑市场、找专家,最终决定流转300亩土地发展烟叶,首年就为村集体创收49万元。可他没有止步,结合湘西生态优势,他又牵头调整结构,在全村790亩茶园里套种450亩油茶,实现“一亩地收两份钱”,还带动10余户村民参与种植。

2024年底,汪道军又“试水”辣椒种植,30亩辣椒喜获丰收,不仅市场收购价高,采摘季带动不少用工需求,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3400元增至1万元左右,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万元左右。

如今,谈及村子的未来,汪道军眼中满是坚毅:“长潭村到白洋溪村的隧道很快要通车,这是好机遇!我们要接着整治环境、完善设施,把村子建得更漂亮,让出去的年轻人愿意回来,留下的乡亲过得更舒心。”

话音刚落,汪道军又弯腰接过一桶青辣椒。湘西的风拂过田野,吹动的不仅是满枝硕果,更是白洋溪村蒸蒸日上的好日子。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夏文颖 李昊杰

编辑:刘娜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646954/91/1533895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