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丁斯斯 通讯员 罗舜爱 申艳 长沙报道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2025年“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的意见提出,要集成推出系列利企便民服务举措,进一步提升税费服务效能,提高纳税人缴费人获得感和满意度,引导和促进税法遵从,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记者近日从国家税务总局湖南省税务局获悉,在解决税费政策落地与经营主体感受间存在“温差”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湖南税务部门连续4年深耕“无感监测,有感服务”的智慧实践,创新搭建涵盖优化事前提醒、提速事中办理、完善事后服务、执法监管与评价等4类32个监测指标的“营商环境常态化监测体系”,将“以数治税”深度融入税费服务全流程,取得96%的税费事项“云上”办结、进厅办税人数同比下降35.2%、全省平均办税缴费时长缩短20%等良好成绩,“身在湖南 办税不难”正成为纳税人缴费人触手可及的真实体验。
事前提醒,释放“政策找人”红利
“前两天刚完成电子税务登记,却不懂怎么纳税申报,生怕出错。”衡南县一家销售五金产品的新办个体工商户刘先生说出了很多新办纳税人的“申报迷茫”。这一问题也直接反映到湖南省税务局的营商环境监测指标中:“新办套餐登记纳税人增值税准期申报率”偏低。
针对“申报迷茫”问题,湖南省税务局建立健全精细化、数据化的管理机制,找准发力点,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让新办纳税人开业之初就能享受精准辅导。今年以来,累计向新办纳税人推送“开业第一课”课程72批次,覆盖纳税人缴费人62.06万户次。
“精准画像是释放政策找人红利的前提和基础。”湖南省税务局纳税服务处副处长于已斐介绍,省局充分运用税收大数据对未申报的新办纳税人进行归类分析,查找共性原因,推出解决方案。一方面,依托办税服务厅后台数据“查漏补缺”,通过征纳互动平台向筛选出的未申报新办纳税人“点对点”推送操作指引,并主动提供“屏对屏”远程辅导。另一方面,向税务分局(所)精准推送未申报名单,组织税务干部开展上门辅导、预约服务,保障新办纳税人“首次申报”顺畅无忧。数据显示,今年1月-8月,全省新办纳税人增值税申报准确率提升至99.97%。
今年来,通过“营商环境常态化监测体系”推动,湖南省税务部门在“优化事前提醒类”中设置了开业辅导服务、加强办税缴费辅导和优化申报质量辅导等10个指标,全力提升“政策推送率”“网上申报率”“征纳互动率”,并畅通公开电话服务,对纳税人反映的问题实现咨询类事项接通即答、投诉举报类事项接件即转、复杂类事项集中回复。
“涉税咨询接通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检验事前提醒成效的有力指标。”湖南省税务局党委委员、总经济师陈云丽透露,省局将畅通的咨询渠道作为精准服务的前提,通过优化12366热线排班、更新完善知识库、加强坐席培训等措施,保障涉税咨询“打得通、答得准、办得成”。数据显示,今年1月-8月,全省12366热线接通率达97.76%,人工服务平均等候时长8.13秒,妥善处置纳税人领票难、不动产“办证难”、社保运维难等共性诉求935个、明确口径92条。
衡南县税务局邀请税费服务体验师走进线上服务中心,了解线上业务办理流程。
事中办理,流程“瘦身”效率“加速”
做好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关键在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企业办事效率,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让纳税人缴费人“少跑腿、快办事”,湖南税务部门按照“高效办成一件事”的要求,坚持“无风险不打扰”和“为基层减负”原则,以数据为引擎,在经营主体和基层一线“无感”之中,归集或监测征纳双方交互数据,运用建模分析等手段,充分发挥数字服务效能,助力企业健康无忧发展。
企业注销曾是不少经营主体的“烦心事”。近日,常德市某生物科技公司因业务合并需要注销企业,该公司财务负责人以为得经历复杂的注销流程,却在常德市税务局西洞庭西湖管理区税务分局干部的精准辅导下,体验了一把“注销加速度”——线上提交申请,部门高效协同,原本需要10个工作日的流程,仅用时一个工作日就“闪电”办结。
便捷高效、规范统一的税费服务是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关键棋”。在实施“无感监测”过程中,湖南税务部门注重提速事中办理情况,设置了全程网上审核办业务的平均办理时长、数电票赋额调整时长、一般注销流程准期率等11个监测指标,采取“数据采集—模型分析—反馈提醒—解决问题—改进提升”的闭环管理机制,不断优化拓展“全程网上办”“自助便利办”“线下进厅办”的措施和渠道,切实办好惠民利企实事好事。
萌新餐饮店店主陈先生在开业两月后,受益于生意火爆急需增加数电票额度,但听说“要跑两三趟才能搞定”。宁远县税务局通过营商环境监测指标发现辖区内“数电票赋额调整办理平均次数”的“跑动次数”偏高,创新推出“预审+专窗”服务,即纳税人线上预审资料,工作人员一次性告知补缺内容;线下专窗“一对一”辅导受理。陈先生通过12366热线咨询得知消息并补正资料后,在专窗一次提交即成功办理,“一次搞定,很省心!”
据统计,今年1月-8月,湖南省全程网上审核办理业务平均1.37小时办结,数电票赋额平均调整时长1.99个工作日,赋额调整成功率99.94%,全省一二类出口企业正常出口退税平均办理时长1.18个工作日。
事后服务,消除纳税缴费“温差”
推动经营主体税收获得感、满意度提升,不仅要优化过程管理,更需注重事后服务。湖南税务部门持续聚焦纳税人缴费人的潜在需求,在“完善事后服务类”中设置了纳税服务投诉准期办结率、异议申诉处理率,以及纳税信用补评、复评和修复任务的准期处理率等5个指标,以“在线”的税费服务有效消除纳税缴费“温差”。
今年5月,邵阳市北塔区税务局状元洲税务分局干部通过大数据筛查发现,湖南北丰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的个税汇算清缴网办率异常,部分员工符合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条件,却未提交资料。核实后得知系公司部分员工因长期在零下环境作业、不熟悉操作,个税优惠“躺在账上”。状元洲税务分局业务骨干二话不说就穿上厚厚的防寒服,一头扎进零下18℃的冷库,在叉车旁、货架间手把手教工人操作办理。最终,12份“沉睡”的退税红包在“冷库小课堂”上被“唤醒”,累计7100多元的“个税红利”让冷库工人直言“暖身更暖心”。
深化纳税信用建设是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湖南税务部门依托“营商环境常态化监测体系”推出纳税缴费信用“无感动态修复”服务,即结合监测体系中信用修复申请任务准期完成数与申请任务数、未到期任务数之间的比对情况,设置“免申即享”“自动调整”等参数,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享受纳税信用红利。数据显示,今年来,通过纳税信用补评复评修复,湖南省累计助力6万余户A级纳税人提升信用评分,1.1万户纳税人实现两项“免申即享”信用修复,1140户新办纳税人通过复评实现信用升级。
“以前开展纳税信用修复需要提交申请、等待审核,现在符合条件的系统自动调整,全程不用操心!”近日,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某旅游服务公司财务负责人收获了一份“意外之喜”,该公司解除非正常状态后,纳税信用级别无需申请就“静悄悄”地从D级修复到了B级。
执法监管,统一尺度风险可控
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治环境的有力保障。在开展营商环境常态化监测过程中,湖南税务部门以规范执法为前提,采取“监管+服务”的工作方式,设置了多次进行纳税评估户数、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代理户逾期申报户占比、政务服务“好差评”好评率等6个指标,主动监测执法监管行为,推动企业在宽严相济、法理相融的精确执法中,进一步提升税法遵从度。
今年3月,株洲市一个体户杨某因客观原因首次逾期申报,监测指标预警提醒后,税务干部主动进企辅导,讲政策、助建账,使其依法免予行政处罚。“针对14项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我们以问答形式对基层税务机关执行首违不罚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明确和统一,保障纳税人实现从‘首违’到‘不违’的转变。”湖南省税务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袁跃中说道。
在全面落实轻微违法“首违不罚”的同时,湖南税务部门还依托监测体系开展同一事项处罚标准不一致的整改。今年6月,湖南湘江新区某读书促进会企业因企业登记类型误判面临税收处罚,当地税务部门通过监测机制快速识别问题后,立即启动纠偏程序,不仅撤销了税收处罚,还即时办结了企业的相关小额退税,实现“当日发现、当日纠偏、当日闭环”,最大程度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依托营商环境常态化监测体系构建的32个精细化监测靶点及明确的算法标准,为优化纳税服务、规范税收执法、强化税费监管打造了一张精准有效的‘体检表’。”湖南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曾光辉表示,通过这张“体检表”,可按月归集分析全省数据,迅速归因定位,精准任务“派单”,限时督促整改,有力感知纳税服务生态的“健康”脉动,“这将促使我们进一步提升‘以数治税’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打造负担更轻、办税更快、服务更优的税收营商环境。”
来源:红网
作者:丁斯斯 罗舜爱 申艳
编辑:张皎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