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海关关员吴任飞在查询减免税审批档案。
红网时刻新闻10月14日讯(记者 陈彦兵 通讯员 曾群策)今年9月,2025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发布。在来自13个国家的5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有13家,其中5家来自长沙,三一重工更是跃居第5名。
成绩背后,有企业深耕技术的拼搏,也有带着海关温度的助力。这从长沙海关的减免税业务单证档案中可窥一斑。厚厚的“服务日记”,记录着惠企政策从纸面落到生产线的每一步,也见证着中国装备制造业从“量增”到“质升”的跃迁。
“黄色档案盒里的每一张减免税申请表、每一次政策咨询记录,都记着企业的急难愁盼。”长沙海关所属星沙海关关员吴任飞抽出一份2019年的审核台账说,“当时三一重工进口了一批高端工程机械的关键零部件,我们快速办理手续,帮企业减免税款近千万元。”
自2008年至今,三一重工进口关键零部件减免税款已达数十亿元。长沙海关专门建立减免税业务单证档案库,立下“业务走到哪,档案跟到哪”的规矩:业务部门的兼职档案员从政策咨询环节就开始记录留痕,企业提交的材料要逐页核对格式,审批时的研判意见得实时归档,后续监管的动态数据也会及时补充。这就像给每笔业务织了一张“全链条记忆网”,哪怕时隔多年,也能一眼看清来龙去脉。
针对三一重工等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长沙海关还建立了“一企一策”专项档案,从前期需求摸排、申请材料指导、政策宣讲解读、审核认定到后续监管,实施全链条档案跟踪管理。这些沉淀下来的档案数据,不仅为快速、准确处理同类业务提供了权威依据,更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企业在办理减免税业务中的“共性痛点”和“个性需求”,推动海关监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赋能”转变。
“从档案里找痛点”的细致让长沙海关啃下了减免税便利化的“硬骨头”。2024年,针对重大技术装备行业进口商品重复率高的特点,长沙海关参与海关总署减免税审核便利化改革试点,成功办理全国首票重大技术装备政策下,应用“一次审核、多次使用”模式出具的《征免税确认通知书》。在这一模式下,企业可对一段时间内计划进口的商品集中办理减免税审核确认,后续每批次进口时直接勾选商品项提交申报报关单即可,从而免于逐票填报《征免税确认通知书》,实现减免税全天候、零延迟自动审核。
在长沙海关,档案不只是一份记录,更是政策创新的“灵感库”、精准服务的“导航仪”,为推动海关监管改革提供重要参考,支持更多企业做大做强。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曾群策
编辑:丁斯斯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