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金秋十月,湘中大地焕发蓬勃生机。10月10日,第三届湖南省“聚侨兴湘”活动在娄底启幕。从娄底市“材料谷”建设的宏伟蓝图,到娄底经开区建设“中部钛谷”的产业雄心;从娄星区锚定千亿级产业园区的目标,到双峰县“中国农机之乡”的匠心传承;从冷水江市“世界锑都”的绿色转型,到涟源市“湘中明珠”的多元发展,再到新化县文印“链”全球、陶瓷“闯”太空的产业奇迹,这片热土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优越的环境、更加饱满的诚意,迎接全球侨商的到来。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卢欣 聂伊岑 娄底报道
“聚侨兴湘 活力娄底”专场产业推介会上,娄底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维作娄底“材料谷”产业推介。
在10月10日举行的“聚侨兴湘 活力娄底”专场产业推介会上,娄底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维系统推介了娄底“材料谷”建设的最新成果。
目前,娄底“材料谷”已形成以新材料产业为核心的发展格局,集聚规模以上企业520家,年营业收入近2000亿元,对全市规模工业贡献率接近90%,正朝着三千亿级产业高地稳步迈进。
娄底以“材料谷”建设为统揽,构建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在硅钢领域,产能占全国16%,产量位居全国第四,产品覆盖新能源汽车用无取向硅钢、高磁感取向硅钢等全系列牌号。汽车用钢方面,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公司供应国内新能源车白车身90%的零部件用钢,直接供货奔驰、蔚来、理想等头部车企。高强钢产品则广泛应用于港珠澳大桥、深中大桥等超级工程,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
今年以来,娄底进一步拓展产业边界,将钛材料产业作为新的千亿级增长赛道。今年上半年,娄底签约钛材料全产业链项目57个,总投资额423.55亿元,涵盖钛矿采选、高端加工与技术研发等多个环节。得益于钢钛产业设备80%的通用率,企业可降低设备投资成本50%以上,目前正在形成30万吨冷热轧钛材料加工产能。
在创新生态建设方面,娄底坚持“科技+产业”双轮驱动,构建了完整的创新链条。全市已建成201个省级以上科创平台和14个国家级平台,包括硅钢检测与研发中心、湖南省先进陶瓷技术创新中心等重要研发机构。在技术突破方面,涟钢联合三一重工推出了国内首台超高强轻量化电动重卡,文昌新材攻克了汽车关键部件轻量化技术难题,初源新材则在感光干膜领域突破了“卡脖子”技术。
人才引育体系也同步完善。娄底出台“人才政策36条”,建设2000余套人才公寓,实施“技能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并与多所院校合作开设“钢铁冶金”“电力电子”等订单班,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是娄底吸引投资的重要保障。通过“专班推进+要素保障”的闭环服务体系,娄底推行“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56.4%。要素保障方面,设立总规模27.8亿元的“材料谷”产业基金,规划万亩硅钢和钛材料产业用地,并通过“金融超市”提供低成本融资服务。同时,出台支持“三电”产业专项措施,通过梯度培育、用地优惠、供应链协同等政策,促进企业集聚发展。
展望未来,娄底计划通过“十五五”规划,全力构建“中部钛谷”产业基地。短期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钛材深加工应用超10万吨,产值达600亿元;长期目标是在2035年打造千亿级钛材料产业链,使高端应用钛材产能占比超过40%。目前,娄底已规划5500亩钛材料产业用地,并加快推进配套能源保供项目,为产业链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撑。
娄底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材料谷”不仅是实现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核心载体之一,更是广大侨商投资兴业的理想选择。未来,娄底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优越的环境和饱满的诚意,与全球侨商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来源:红网
作者:卢欣 聂伊岑
编辑:陈珏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