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高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新描绘着中国地图上的时空距离。10月14日至17日,国铁广州局组织开展“坐着高铁看中国・湘约深惠湾”主题宣传采访活动。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跟随采访团深入广东惠州、深圳两地,挖掘粤湘融合发展的鲜活故事,近距离感受高铁赋能区域发展的生动实践。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海波 通讯员 董剑锋 广东报道
10月17日下午,记者在深圳北站看到,G6006次列车检票口前排起了队。“下午3点上车,不到6点就能到长沙,完全赶得上晚饭。以前觉得千里之外,现在坐高铁跟跨市通勤似的。”来深圳出差的长沙籍田女士脸上洋溢着回家的期待。
这样的便利得益于湘粤两地日益便利的高铁网络。
深圳北站。
深圳北站是深圳市规模最大、接驳功能最齐全、客运量最大的特大型综合铁路枢纽,广深港线、厦深线、赣深线等高铁干线在此交汇。
“每天深圳北站开行往返长沙南站的高铁达120余列,平均15分钟1趟车,最早6:10分、最晚21:18分发车,春运、节假日高峰时期可以达到150余列,平均开车间隔压缩至12分钟。”深圳北站客运副主任袁晓明介绍。
今年7月起,为进一步方便湘粤两地旅客往来,深圳北站和长沙南站同步开行大站直达列车,列车中途只停广州南站、虎门站,全程约2小时40分,比其他列车节省30至60分钟。
惠州北站。
湖南与广东惠州之间的高铁同样便捷。2024年1月10日,铁路部门开行湖南直达惠州的高铁列车,每日固定开行G8439次和G8443次列车。国铁广州局数据显示,湘惠间高铁每日开行已达6对,最快运行时间仅需3小时57分,较原普速列车节省近6小时。
国铁广州局惠州北站值班站长王璐见证了高铁带来的变化。“开行以来,湖南方向列车在节假日及周末基本保持超员状态。”
截至目前,湖南至惠州今年已运送旅客60万人次,累计运输旅客超114.6万人次,暑运期间湘惠间高铁列车上座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
一趟趟高铁呼啸而过,载着人流、物流、信息流,让湘粤两地的“同城效应”愈发浓厚。这条钢铁动脉,正为湖南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两地协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高铁早已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重塑湘粤时空距离的‘钢铁动脉’!”湖南省政府驻广东办事处经济合作处处长李志远直言,2009年武广高铁拉开湘粤高铁时代序幕,今年6月武广高铁全线提升至时速350公里后,长沙南到广州南最快仅需1小时59分,首次进入2小时内;未来京港澳高速磁悬浮通道若建成,两地行程有望缩短至约70分钟,“‘晨饮长沙水,午浴小梅沙,晚逛铜锣湾’很快就能成常态。”
产业协同也因高铁按下“加速键”。“武广高铁开通以来,粤湘鄂高铁沿线城市已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项目超1.5万个。”李志远说,如今“工作在深圳,安家在长沙”的“钟摆一族”越来越多,“韶山南 — 深圳北”红色旅游专列更成了文化交流的纽带,“高铁连起的不只是地理距离,更是两地的经济共生与文化共融”。
来源:红网
作者:李海波 董剑锋
编辑:陈珏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