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五年一次的全国及省级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是千万劳动者的“高光时刻”。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以政治表现、工作实绩和贡献大小作为衡量标准,自下而上、层层选拔、好中选优,严格执行‘两审三公示’制度,既是对劳动者的尊重,更是对工匠精神的守护。”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五年间,从超级计算机到工程机械,从脱贫攻坚到生态保护,劳模群体正以“公开选拔的公信力、层层淬炼的硬实力”,成为湖南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
顶层设计
锚定“三个面向”筑牢选树根基
今年1月,省委、省政府成立2025年湖南省全国、全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评选专班,明确“新晋”劳模和先进工作者重点评选范围为2020年以来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取得突出成绩的工人、农民、科教人员、管理人员、机关工作人员及其他劳动者。
2025年,我省共评选出湖南省劳动模范339名,湖南省先进工作者157名。他们有225人是企业职工和其他劳动者,其中一线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占比71.56%,企业负责人占比19.56%;农民114名,其中村“两委”人选占比14%,规模以上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负责人占比13.16%,农民工占比41.23%;机关事业单位人员157名,其中县处级干部占比14%。充分考虑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代表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妇女和少数民族都占有一定比例。
很明显,产业工人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工程起重机分公司首席调试钳工龙卫国、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数控车工文照辉等“大国重器”建造者出现在湖南省全国劳动模范推荐名单中。
此次推荐还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视野。岳阳宏图物流有限公司货车驾驶员周群辉获全国劳动模范推荐,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益阳分公司揽投部经理刘青入选湖南省劳动模范推荐名单。这种“一线优先”的导向,让劳模群体更具时代温度与群众共鸣。
从车间班组到田间地头,从科研一线到新兴领域,湖南以“三个面向”的顶层设计,让劳模评选成为映照基层奋斗的“多棱镜”。正如湖南金能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焊工王志利所言:“只要在岗位上用心做事,平凡人也能成为光。”这束光,正从三湘四水的基层一线升起,照亮更多劳动者的逐梦之路。
流程闭环
锻造“阳光评审”全链条机制
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必须经得起群众评判、历史检验。
因此,推荐评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以政治表现、工作实绩和贡献大小作为衡量标准,自下而上、层层选拔、好中选优。
推荐单位对通过初审的推荐人选进行考察,须按照管理权限征求公安等部门意见。其中: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村“两委”班子成员,按照管理权限须征求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意见;统战人士须征求统战部门意见;企业负责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负责人须征求纪检监察机关和发展改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意见,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须同时征求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意见,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须同时征求统战部门、工商联意见;社会组织负责人须征求民政、社会工作等部门意见。
对于伪造相关材料或未严格按照推荐评选条件和规定程序推荐的人选,经查实后撤销其推荐资格,取消相应名额,不得递补或重报。对在推荐评选工作中有严重失职、渎职或者弄虚作假、借机谋取私利、收受贿赂等违纪违法行为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各市州总工会、产业工会、行业工会以“绣花功夫”推进推荐工作:从基层班组调研走访、一线职工座谈倾听,到跨行业数据比对、多维度资格预审,层层筛选中不放过一个先进典型、不忽视一个行业领域。
省总工会负责人表示,未来,要让更多“田埂上的专家”“车间里的院士”脱颖而出,用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诠释“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汇聚磅礴力量。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彭雅惠 钟晓敏
编辑:冯竞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