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龙山风电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青 通讯员 刘新昌 长沙、娄底报道
涟源龙山,海拔1200米的山脊上,25座白色风机迎风展翼,呼啸的山风转化为奔涌的绿电。
几十公里外,国家电投五凌电力湘中维检中心大屏上,实时跳动着这7个场站、42.5万千瓦装机容量的运行数据。
从“深山驻守”到“云端值守”,这是3月24日至26日,记者跟随“绿色国家电投湖南行”融媒报道组看到的一幕。
场站变得智慧,风机在“云”上跳动,人的笑容绽放在离烟火更近的地方。
远程运维中心。
“隔空问诊”的背后
过去巡检纯靠脚,现在还靠“云”。上午8点,随着嗡鸣声响起,五凌电力无人机飞行大队开始了一天的巡检。
作为新能源场站巡检的主力军,五凌电力“一人一机”的移动式巡检策略,解决了传统人工巡检无法全面覆盖的问题。
结合SCADA技术进行多元数据分析,最快1天便可出具巡检报告。
“无人机结合SCADA技术只是五凌电力智慧场站建设中最基础的一环。”五凌电力科技公司产业数字化主任罗红祥介绍,他们还有更多的“核心秘籍”。
如升压站部署自主研发的毫米波雷达及视频融合预警系统,代替红外对射、电子围栏、视频摄像头等传统的周界防范,预警准确率高达98%;
不采用常规的视频AI巡检,通过数字化表计改造,实现重要数据实时在线远程监测,智能巡检的准确率高达95%。
五凌电力科技公司董事长万元介绍,他们的场站搭载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智能运维系统,可实现集中式风电、光伏资产的全景监测、智能预警、专家分析、能效分析及设备状态评估。
该系统自2024年6月上线应用以来,已推广应用到53座风电、10余座光伏场站,通过系统预警提前发现风电齿轮箱失效、轴承磨损、变桨轴承断齿等各类风电设备缺陷300余项,避免设备故障损失500万元。
通过无人机巡检、图像识别、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提前发现光伏组件、逆变器等各类设备缺陷万余处,挽回发电损失1200万千瓦时。
新能源生产运营中心。
效率在数据里“奔跑”
在五凌电力湘中维检中心,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每天都在上演。
一块大型智慧屏幕前,实时监测着风电场设备运行情况,每台设备的“健康指数”一目了然。
一旦设备报警,运维人员能第一时间进行远程故障诊断处理,维检团队1.5小时内赶到现场处理。
“我们通过‘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实现场站无人,降低场站现场人员作业风险,达到‘增效、强安’的目的。”新能源分公司总经理李贤明介绍。
依托维检中心,五凌电力实现了区域统筹管控,改变了过去单个场站生产管理单打独斗的局面。
中心生产管理康纪丹算了一笔账:像主控系统模块等备品备件,半天内可从兄弟场站调配到位,不仅减少了50%物资储备资金,还能迅速响应生产现场需要。
2023年,湘中区域共发生40次设备故障,在区域维检模式下共消缺耗时38.5天,较传统管理模式下节省工期44.5天,增发电量214万千瓦时,增加收入约130万元。
数据的流动,更打通了产销协同的“任督二脉”。
五凌电力完成湖南区域现货辅助决策系统建设,开展湖南省集中营销管理系统智能化升级,逐步打破了产销两侧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集团在湘36座新能源场站发电数据及风光功率预测数据已接入系统,并逐步获取外部市场供需等数据。
五凌电力市场营销部主任单爱华介绍,“我们通过智慧场站建设发挥‘市场导向、营销牵引’作用,努力实现营销引领生产、生产支撑运营、运营创造效益、效益优化营销的良性循环,更精准响应市场需求,助力‘供需协同’为特性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2024年,公司通过调整发电检修计划、交易策略256次,多电源品种协同营销,实现新能源减弃增发绿电超2亿千瓦时,集团在湘的214万千瓦市场化新能源集中营销率达到100%。
VR仿真平台。
笑容绽放在离烟火更近的地方
智慧化转型的最终落脚点,是让奋斗者有更多获得感。
走进五凌电力湘中维检中心,现代化公寓、标准化食堂、健身活动室一应俱全。公司还实施了探亲福利制度,建立了医疗绿色通道、青年联谊平台等。
“人员集中到维检中心后,休假、探亲都很方便,公司还提供了探亲福利制度,员工家属还可报销1年1次往返车票和每月三天免费食宿。女朋友来‘考察’了我的工作环境,对我的工作也更加支持了。”五凌电力湘中维检中心运维核心管理邹宇翔对新生活十分满意。
2023年底,由于大雪封山,他在风电场连续值守40多天。昔日“深山守望者”如今变身“都市新工匠”,收获了事业爱情双丰收。
这场“下山进城”的迁徙,改变着新一代能源人的命运轨迹。
“以前一个新能源场站就四、五个人在山上轮流值守,个人学习成长和后勤保障都条件有限。”湘中维检中心运维核心管理石良策切身体会到了智慧场站给他带来的变化。
得益于“双馈实训+直驱仿真”风电真机实训平台和良好的培训机制,他和同事们的工作“由点及面”转变,锻炼机会增多;工作之余,也有更多时间集中学习、钻研技术难题,形成了浓郁的学习提升、创新创效氛围。
2024年,他和另外2名同事获得了湖南省风电运维技能竞赛一等奖,中心职工创新工作室获评“2024年湖南省煤炭(能源化学)行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变革,在看见的地方生长。
2017年,五凌电力建成省级电网调度批复的新能源集控中心,实现“全采全送、全监全控”;2022年起,通过数智化改造,为“2+N”生产运营管控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截至2024年底,已有122座新能源场站接入新能源生产运营中心,装机容量约为718万千瓦。
李贤明说,“后续,我们还将探索通过AI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功率预测、报量报价影响辅助决策准确性,推进智慧生产运营系统建设,为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刘新昌
编辑:丁斯斯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