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非洲豆如何征服湖南人的味蕾|舌尖上的非洲 ②

来源:红网 作者:卢欣 编辑:陈珏 2025-09-05 11:01:18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味蕾先行,经贸随行。当香醇的非洲咖啡飘香星城角落,当火辣的卢旺达辣椒点燃湘菜后厨,当优质的非洲芝麻融入市井零食,一场关于“食”的非洲革命正悄然重塑湖南人家的日常。

红网推出“舌尖上的非洲”专题,带你品味的不只是异域风味,更是中非经贸合作“湖南样本”的生动实践——湖南正从“舌尖”开始,搭建中非友好合作的坚实桥梁,让“非地好物”跨越山海,直达三湘百姓的餐桌,也让湖湘产能与服务,反向驰援非洲大陆。一口“非洲味”,万里“湘非情”,这是贸易的数字,更是民心的温度。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卢欣 长沙报道

从埃塞俄比亚的古老咖啡林到长沙街头的现代咖啡馆,一道香醇的非洲咖啡产业链正在湘非之间架起。

在长沙高桥大市场的非洲咖啡街,咖啡师小李专注地手冲着一杯来自埃塞俄比亚的耶加雪啡。热水缓缓注入,咖啡粉逐渐膨胀,释放出浓郁果香。“非洲咖啡豆果香浓郁、酸度适中,特别适合手冲。”小李向顾客解释道,“现在越来越多咖啡爱好者专门来寻找地道的非洲咖啡。”

这股非洲咖啡热潮在海关数据中得到了印证:2025年上半年,湖南自非洲进口咖啡同比增长197.8%,增速在非洲农产品中名列前茅。曾经遥远的非洲咖啡豆,如今已悄然融入湖南人的日常生活。

111.jpeg

位于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雨花区块的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

直采优势:从绕道沿海到直达湖南

2019年以前,湖南咖啡商进口非洲豆需经3-4级中间商转手,到岸价较国际均价高出40%。

高桥商户王建国回忆:“当时,肯尼亚AA级生豆到货,常有仓储不当导致的霉变,但议价权完全在沿海贸易商手里。”这种供应链断层,导致长沙精品咖啡馆的非洲咖啡售价普遍在68元-128元/杯,成为小众消费品。

变化始于湖南自贸试验区的设立。

由于自贸区的政策优势,湖南企业获得了与非洲咖啡豆种植园直接对接的机会,打通了从非洲农场到湖南杯子的供应链。直采模式使交易成本降低了约30%,这让消费者能够以更实惠的价格享受到更优质的非洲咖啡。

2021年,高桥大市场咖啡交易中心与埃塞俄比亚采购商签署了200吨进口咖啡豆采购协议,标志着湘非咖啡直采通道的正式建立。3月,首单直采的埃塞俄比亚耶加雪菲生豆到岸价较传统渠道降低32%。咖啡师李敏的检测报告显示:“这批豆子的瑕疵率仅0.8%,而之前经中转的批次普遍在3%以上。”

更关键的是,自贸区推动的“种植园溯源系统”,让消费者扫码就能看到咖啡豆的采摘日期、处理厂坐标,甚至烘焙建议。

如今,通过日益完善的中非经贸合作先行区,非洲咖啡豆能够更快更新鲜地到达湖南市场。

Unknown-2.jpg

制作咖啡。

品质卓越:非洲咖啡的独特风味征服湖南味蕾

咖啡被视为来自非洲的惊喜。相传公元800年左右,在埃塞南部咖法地区,牧羊人卡尔迪发现羊群误食了一种红色浆果后变得异常兴奋。出于好奇,他也品尝了这种浆果,结果一整天都兴奋不已。当地人开始饮用这种用神奇红果制作的饮品,并因咖法之地而将其命名为“咖啡”。

埃塞俄比亚被誉为咖啡的“故乡”,至今当地还流传着一句俗语:“咖啡就是我们的面包”。

埃塞俄比亚的耶加雪啡带有明显的柑橘和花香,肯尼亚AA咖啡具有浓郁的莓果和葡萄酒风味,坦桑尼亚咖啡则常常带有柔和的水果酸味。

这些独特的风味特点正好契合了湖南消费者日益精致的口味需求。在长沙、岳阳等城市的精品咖啡馆里,非洲咖啡豆已经成为招牌产品。

“湖南人敢于尝试新口味,对咖啡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位咖啡馆店主表示,“非洲咖啡的复杂性正好满足了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222.jpg

中非经贸博览会上非洲小哥哥选购咖啡。

产业链建设:从初加工到精深加工

来自非洲的咖啡生豆在长沙黄花综保区完成通关、检测和分拨之后,经加工、烘焙、包装等环节,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长沙县的咖啡馆、企业展厅和市民手中。

如今,长沙县以咖啡豆为媒,构建起覆盖咖啡直采、仓储、加工、销售及场景体验的全产业布局,让一粒粒“黑色黄金”真正香飘中部、链动全球。

2025年,1-4月,长沙县实现对非贸易41.04亿元,同比增长108%。针对咖啡产业发展,长沙县基于“中非经贸合作平台、立足本土资源禀赋、深耕非洲市场、强化错位竞争”的总体思路,制定《长沙县咖啡产业发展规划》纳入县“十五五”规划。

2025年6月,在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咖啡产业推介暨项目签约活动现场,长沙县区及湖南(长沙)咖啡产业园的发展优势与规划蓝图得到推介。三顿半咖啡有限公司、协鑫集团等企业签订产业综合体、企业总部、互联网平台等7个项目。

预计到2027年,长沙县咖啡进口规模将突破20亿元;咖啡仓储、加工、消费及配套产业产值达80亿元以上;到2029年产值突破200亿元,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咖啡产业集聚地。

在离非洲咖啡街不远的“非洲可可营销中心”,另一种非洲特产可可豆正在被加工成各种产品,这种产业链建设模式也将复制到咖啡产业。

高桥大市场计划携手浏阳经开区打造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深加工园,以咖啡为启动核心,打造咖啡产业园,该产业园一期规划总面积500亩,已于2021年8月启动建设。

与此同时,高桥大市场计划打造非洲产品“品牌仓”工程,推出首批100个非洲品牌产品进入市场,让消费者从“舌尖”开始感受非洲文化。

32123.jpg

高桥大市场。

未来前景:中非咖啡合作的新机遇

2024年12月1日起,我国对33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政策,咖啡正在其中。这一政策显著降低了非洲咖啡的进口成本,进一步增强了其在湖南市场的竞争力。

“零关税政策让我们的采购成本下降了约15%,这部分利益我们可以分享给消费者,也可以投入更多资源进行市场教育。”一位咖啡进口商表示。

政策红利已经初见成效:2025年上半年,湖南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出口106.8亿元,增长28.1%。咖啡作为其中的重要商品,正享受着政策带来的增长红利。

随着我国对53个非洲建交国全面实施税目产品零关税,更多非洲国家的咖啡有望进入湖南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湖南省对非贸易额达837.9亿元,贸易覆盖非洲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在这一大背景下,非洲咖啡在湖南的市场前景更加广阔。

从一杯咖啡开始,湖南与非洲正在建立起更加紧密的经贸联系。随着越来越多湖南企业深入非洲咖啡产业链上游,参与种植、加工环节,中非咖啡合作正在向更深层次发展。这种合作不仅让湖南消费者享受到更优质的咖啡,也为非洲咖啡农带来了更好的收入和发展机会。

相关新闻:

非洲干辣椒,点燃湖南人味蕾的新宠|舌尖上的非洲 ①

来源:红网

作者:卢欣

编辑:陈珏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646943/97/1525771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