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御敌长城,用生命谱写出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据统计,1921-1949年间,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湖南牺牲的革命烈士共20多万人,有名可查的英雄和烈士就有15万余人。他们用热血浇灌信仰,以牺牲铸就民族脊梁,让湖湘大地成为镌刻着英雄印记的红色沃土。
红网时刻新闻推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专栏,回望抗战岁月,缅怀湖湘英烈,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让英雄之光,照亮新时代的奋进征程。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卢欣 综合报道
衡阳抗战纪念城是为纪念在“衡阳保卫战”中的英烈而建,现纪念城主要由衡阳抗战纪念城碑、纪念堂、抗战牌坊、记功亭、忠勇亭、和平钟、抗日文化墙、衡阳保卫战铜铸群雕像等纪念设施组成。2002年被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在抗战时期,衡阳是当时全国仅有的18个省辖市之一。因其处于通往西南的公路网中心,其机场又是东南和西南空中航线的中间站,且为美军在华最大的空军基地,更因地处粤汉铁路和湘桂黔铁路的接轨点,是西去广西、贵州、云南和四川的唯一铁路通道,故为西南的门户和军事咽喉。
从抗战第二年(1938年)武汉失守时起,衡阳成为与重庆、昆明并列的战时中国三大中心城市,其税收列为全国第二位,因有“小南京”“小上海”之称。其境内的南岳成为全国抗战的总司令台,蒋介石在此举行过四次著名的“南岳军事会议”。此外,国共合作的南岳游干班开办于此,全国最大的“忠烈祠”和抗日将士总神位也构筑于其山之麓。
同时,以湘南重镇衡阳为战时中心的湖南省,自武汉沦陷后,将妄图向西南和东南亚国家进犯的日军,死死地拖在湘北之境长达六个年头。在这六年里,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最前沿的中心城市和坚强军事堡垒,衡阳城岿然屹立于世,其多年遭遇着日机的狂轰滥炸,更上演着一幕幕中国与盟军机群腾空拼杀来犯之敌,并主动袭击武汉、上海等敌占区的威武雄壮的场景。
在1944年即抗战胜利前一年,衡阳首当其冲成为日军“ 1号作战计划”中打通东南亚大陆交通线的攻击目标。6月下旬,这里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城塞争夺战,史称“衡阳保卫战”。国民革命军第10军(军长方先觉)守城的爱国将士和衡阳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与10倍于我之敌血战长达48天,声崩雷电,气吞山河,惊天地而泣鬼神。
来源:红网
作者:卢欣
编辑:陈珏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