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凌则民:缅疆埋忠骨 热血铸丰碑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李昊杰 编辑:陈珏 2025-08-08 11:56:29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御敌长城,用生命谱写出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据统计,1921-1949年间,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湖南牺牲的革命烈士共20多万人,有名可查的英雄和烈士就有15万余人。他们用热血浇灌信仰,以牺牲铸就民族脊梁,让湖湘大地成为镌刻着英雄印记的红色沃土。

红网时刻新闻推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专栏,回望抗战岁月,缅怀湖湘英烈,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让英雄之光,照亮新时代的奋进征程。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洁 实习生 李昊杰 综合报道

凌则民,湖南平江县城关镇人。他自幼聪慧好学,先后就读于平江县启明女校附属小学、天岳书院明伧中学,后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投身军旅,在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历任少尉排长、上尉连长、少校营长、中校副团长等职,逐步成长为一名能征善战的军事指挥员。

1939年底,凌则民随部参加昆仑关战役,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左腿不幸中弹负伤,被送往后方医院治疗。伤愈后,他于1940年2月重返部队,升任第五军九十六师二八八团上校团长,肩负起更重的抗敌重任。

1942年2月,为支援盟军作战、保卫滇缅公路国际通道,凌则民率二八八团编入中国远征军,由滇西开赴缅甸对日作战战场。初入缅甸时,他奉命率部布防于腊戌国际机场,严密担负警戒任务,为保障战略枢纽安全筑牢防线。3月,他又率全团开赴曼德勒对日作战正面战场。4月上旬,中国远征军第五军在彬文邢城与日军展开会战。

日军第五十五师团在飞机、坦克、装甲车的猛烈掩护下,向彬文邢城发起猛烈进攻。面对装备精良、气焰嚣张的敌人,凌则民沉着指挥,率全团官兵奋勇反击,战斗异常激烈。

期间,数发日军炮弹落在团指挥所附近,一名军官吓得瘫倒在地,凌则民当即果断撤其职务,稳定军心,并亲自调整部署,指挥各营坚决反击。激战后,二八八团共摧毁日军坦克、装甲车多辆,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远征军司令部为此通电表彰二八八团,晋升凌则民为少将团长,并重金奖赏。他将赏赐全部分发给全团官兵,极大鼓舞了士气。

正当中国远征军准备乘胜部署歼敌行动时,负责西路作战的英国军队遭日军包围,导致远征军后侧受到严重威胁。为救被围的七千英军,远征军不得不放弃彬文邢城会战,于19日拂晓开始向密塔、敏建转移。转移途中,凌则民奉命率二八八团占据白达山642高地,承担起阻击日军、掩护大部队驰援英军的艰巨任务。

在白达山642高地,凌则民面对日军飞机、大炮的轮番轰炸毫不畏惧,率全团官兵坚守阵地18天,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经数次激战,全团伤亡惨重,守卫主阵地的三营最终只剩3挺机枪和10多名士兵。到最后,全团弹尽粮绝,陷入日军包围。但凌则民仍率余部奋勇突围,最终不幸中弹,壮烈殉国。

凌则民殉国后,国民政府明令追赠凌则民为陆军少将。

为永远铭记抗日英雄的不朽功勋,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2015年8月24日公布了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凌则民的名字赫然在列。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李昊杰

编辑:陈珏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646942/90/1518796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