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黄君珏:战地黄花永不凋

来源:红网 作者:卢欣 编辑:丁斯斯 2025-07-22 21:47:29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御敌长城,用生命谱写出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据统计,1921-1949年间,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湖南牺牲的革命烈士共20多万人,有名可查的英雄和烈士就有15万余人。他们用热血浇灌信仰,以牺牲铸就民族脊梁,让湖湘大地成为镌刻着英雄印记的红色沃土。

红网时刻新闻推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专栏,回望抗战岁月,缅怀湖湘英烈,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让英雄之光,照亮新时代的奋进征程。

Unknown-2.jpg

黄君珏。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卢欣 长沙报道

盛夏的湘潭市雨湖区响水乡红星村,一株300年的银杏树在黄君珏烈士故居旧址前挺拔而立。不远处,2023年6月落成的“黄君珏烈士生平事迹陈列馆”庄严肃穆,开馆一年来已接待参观者千余人次。

馆内一张黑白照片上,年轻的黄君珏目光坚毅。这位出身湖南湘潭旧官僚家庭的“大家闺秀”,15岁便投身革命,30岁生日当天在太行山跳崖殉国。作为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经理部秘书主任兼总会计师,她用生命诠释了新闻战士的铮铮铁骨。

烽火丽人

1912年,黄君珏(原名黄维祐),被誉为“战地黄花”,出生于湘潭响水乡红星村一个富裕家庭,这位世人眼中的“官家小姐”,却在国家危亡之际展现出非凡的勇气。

15岁加入共青团后,她在长沙从事妇女工作,考入复旦大学经济系,1930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她三次组织复旦师生赴南京向国民政府请愿要求抗日,还带领同学迫使上海市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1934年,黄君珏参加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工作。次年因叛徒出卖组织遭到破坏,她机警掩护同志脱险后自己被捕,被判七年徒刑。直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才由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保释出狱。

太行忠魂

1939年,黄君珏和丈夫王默磬奉命奔赴华北,来到了太行抗日根据地。一开始,黄君珏担任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的编辑,负责编写出版革命书籍。在她的主持下,华北新华书店出版了40多万册新书,编印了《抗战生活》《华北妇女》等期刊。

为了让群众更容易接受,黄君珏采用简洁的文字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先进的思想编排成漫画,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黄君珏擅长经济学,于1940年8月7日在《新华日报》华北版上发表了《关于抗日货币政策实施的问题》,“根据地的货币政策是打击日寇,抵御外敌的重要手段,要合理有效地加以利用。使它成为我们最灵活、最锐利的武器。”

黄君珏还开辟了许多新的发行渠道,确保报纸能及时送到各县区,甚至是前线阵地。

1940年“百团大战”期间,黄君珏组织了两次战场报纸发行工作,和同志们一起冒着枪林弹雨把最新的报纸送到前线。那一刻,黄君珏深深地感受到了新闻工作的力量,它就像一把锐利的武器,鼓舞着太行山区军民的士气。

1942年5月,日寇对太行山区发动了“扫荡”。形势危急,报社实施紧急撤离。不幸的是,敌人最终还是发现了黄君珏和战友藏身的山洞。黄君珏砸烂没有子弹的手枪,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冲出洞口,纵身跃下。那一天,正是她30岁的生日。

2015年8月,黄君珏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2023年6月,家乡红星村建成“黄君珏烈士生平事迹陈列馆”。

来源:红网

作者:卢欣

编辑:丁斯斯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646941/66/1514756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