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湘杏林再春暖——王琦书院落子湖南,开启“书院+科研院所”育才新篇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刘欣怡 鲁博文 编辑:丁斯斯 2025-07-29 12:30:54
时刻新闻
—分享—

640.jpg

7月19日,王琦书院湖南分院在长沙正式揭牌。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青 实习生 刘欣怡 鲁博文 长沙报道

在千年湖湘中医药文化沃土之上,一颗崭新的种子破土而出。

7月19日,全国首个落户科研院所的王琦书院——湖南分院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正式揭牌。

这不仅标志着一个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的落地,更意味着“书院教育”与科研平台的深度联姻,为湖南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注入了强劲的“智力引擎”。

紧接着,王琦书院湖南分院首期学员班开班典礼在省中医药研究院举行,吹响了培养“新中医”领军人才的号角。

面对“为中医药强省建设输送栋梁之材,切实惠泽三湘父老”的时代之问,王琦书院湖南分院的探索,承载着厚重的期望。

微信图片_20250729092400.jpg

7月19日,王琦书院湖南分院在长沙正式揭牌。

何以湖南:开创“书院教育+科研院所”协同育人新范式

在中医药文化的璀璨星河中,湖湘中医以其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孕育出马王堆医学、橘井泉香、《伤寒杂病论》三张闪亮名片。

深厚的传承土壤,奠定了协同发展的根基。早在1957年,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研究院前身)的成立,便与湖南省立中医院、省中医进修学校(现湖南中医药大学)构建了“研教医”三位一体的雏形。

从李聪甫、刘炳凡、欧阳锜肇始,一代代名医在此传承着深厚的科学家精神,为人才成长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迈入新征程,湖南大力实施中医药强省战略。刘祖贻、孙光荣、熊继柏、潘敏求4位国医大师心系薪火相传。在此背景下, 2022年,“湖南省中医药高层次人才传承研修中心”正式落户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标志着“高层次人才教育”正式纳入全院战略核心。

研修中心的启动,成为连接的关键节点。首期研修班特邀王琦院士来湘讲学,也点燃了全省中医药人的共同期盼——王琦书院落子湖南。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肖文明表示,湖南高度重视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大力实施“神农工程”,构建起4.9万余人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建成国家级名老中医工作室182个。王琦书院湖南分院成立,将构建院校教育、师承教育和书院教育有机衔接、贯通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健康湖南提供核心动能。

微信图片_2025-07-29_093945_897.jpg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葛金文(左)受聘为王琦书院分院院长。

王琦书院湖南分院的落户,意义非凡。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支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王琦书院已在11个省市设立分院。

而湖南分院,不仅是第12家,更是首个落户科研院所的分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葛金文受聘为王琦书院分院院长。开创“书院教育+科研院所”协同育人新范式,打破了传统教育与科研实践的壁垒。

王琦院士对湖南分院寄予厚望。他表示,湖南中医药历史底蕴深厚,希望湖南分院要汲取《五十二病方》《伤寒杂病论》等先辈经验,让古老中医药智慧在当代焕发新生;要积极拥抱现代科学思维,实现传统智慧的现代转化;要汇聚不同领域顶尖学者和学员,促进思想碰撞与融合,形成引领学科发展的前沿方阵。

他要求,学员要矢志传承,夯实文化基因与学术根基;要勇为“破译者”,提升中医药在解决当代健康问题的贡献度;要践行“三思”,创新思维、深度思考、凝练思想,将王琦书院湖南分院建设成培育中医药名医、名家、名师和领军人才的摇篮。

640 (2).jpg

王琦书院湖南分院首期学员班开班典礼。

何以赋能:打造湖南中医药教育的“第三驾马车”

成为书院首批学员,对孙相如而言,是“层层淬炼后的幸运”,更是肩负使命的起点。

他回忆,加入书院需经过严格的省级选拔:考题聚焦《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四大经典,涵盖选择、问答、病案分析等多种形式,“考的不仅是理论记忆,更是临床应用与深度阐释能力”。

“这份选拔的核心,是筛选真正懂中医、爱中医的人。”孙相如说,通过省考后还需参加国考才能进入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体系,“这里既有王琦院士等大家的引领,又有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的科研支持,是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的最佳结合点。”

首期学员,包括孙相如在内,一共35位,是从全省199名精英中严格遴选而来,覆盖10个地市州。他们虽岗位各异,但都拥有高级职称的深厚积淀、十年深耕一线的执着坚守与年富力强的责任担当。

他们,正是“第三驾马车”要培育的核心力量。

何为“第三驾马车”?成立大会上,葛金文提出,王琦书院湖南分院肩负着培养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要成为继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面向基层)、湖南中医药大学(面向本硕博)之后,面向全省高层次人才的“第三驾马车”——学历后教育。

640 (1).jpg

30位专家学者受聘为湖南分院首批特聘教授。

驱动这驾“马车”前行的,是强大的师资阵容与创新的课程体系。

在王琦院士领衔的3位院士及8位行业专家的倾力传授下,课程内容涵盖前沿科研、学术精华、经典研习、临床思维与科研方法,精准构建了“经典-临床-多学科-战略思维”培养体系。30位专家学者受聘为湖南分院首批特聘教授。

首期课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全军中医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医院院长王新志、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院长毛静远、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杨文明、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王振国等专家,围绕临床中药学融合创新、罕见病诊疗、冠心病研究、中医药在疑难罕见病中的探索及地域性学术流派研究等主题作了交流分享。

深耕中医药典籍研究二十余年,成为王琦书院湖南分院首批特聘教授,王振国坦言,“从济南到长沙,我跨越的不只是地理距离,更是中医传承创新的思想疆域。”他也期待,将湖南分院的“科研+临床”融合的种子播撒到齐鲁大地。

王琦寄语学员,要静心读经典、踏实做临床,把理论思考与实践积累结合起来,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学术认知。他强调,书院秉持“发经典之奥义、融现代之新知、汇百家之言论、畅自由之思想”的办学宗旨,期待学员们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既根植传统、又敢于探索。

培训期间,为了加深对湖湘中医药沃土的认知,30余名岐黄学者、王琦书院全国学员参观了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院史馆、省中药资源展览馆、王琦书院湖南分院和省开元博物馆,沉浸式感受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资源禀赋与文化积淀。

微信图片_20250729093000.jpg

学员领取学员证书。

何以作为:以“三个聚焦”绘就高质量发展蓝图

7月20日下午,首期课程结业。这也吹响了新征程的号角。

葛金文介绍,将以本次培训为新起点,重点推进“三个聚焦”:聚焦“多学科交叉”,构建现代中医药创新生态;聚焦“进阶式赋能”,深化特色人才培养路径;聚焦“开放型平台”,构筑高水平学术共同体。持续激发书院教育效能,共绘高质量发展蓝图。

具体来看:

聚焦“多学科交叉”,将拓展交叉领域,重点深化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新材料等领域的融合创新与实质合作,探索共建创新联合研发中心。引入前沿方法,系统嵌入组学技术、生物信息学、智能辅助诊疗、真实世界研究等现代方法学,驱动研究范式与临床实践的深刻变革。集结多学科团队联合攻关,力争催生重大原创成果,显著增强解决关键问题的科技支撑力。

聚焦“进阶式赋能”,会细化分层培养,量身定制覆盖骨干人才、潜力新星、领军人物的精准项目,满足多元个性化需求。强化实践导向,增加复杂病例研讨、名医工作室深度跟诊、参与高水平临床研究等实战环节,锤炼学员解决临床疑难、设计执行科研方案的硬核能力。构建追踪机制,建立学员结业后长期服务与赋能体系,搭建网络平台,定期组织学术沙龙、成果分享、高级研修,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与合作机遇。

聚焦“开放型平台”,深化开放协同,突破地域机构壁垒,广泛链接国内外顶尖高校、研究机构、医疗机构及优势学科团队,构建高效协同网络。打造品牌活动,精心策划并持续举办“岳麓论坛”、专题研修班等高质量品牌学术活动,营造开放前沿的学术氛围。推动资源共享,加速建设分院数字化平台,汇聚共享特色课程、经典病案库、专家智库等核心资源,畅通知识流动渠道,倍增创新价值。

从千年沃土中破土而出,承载着“书院+科研院所”的创新基因,王琦书院湖南分院这株“新苗”,正以“三个聚焦”为养分,向着为中医药强省建设输送栋梁之材奋力生长。

湖湘杏林的春天,因它的到来而暖意更浓,生机盎然。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刘欣怡 鲁博文

编辑:丁斯斯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646941/63/1516290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