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御敌长城,用生命谱写出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据统计,1921-1949年间,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湖南牺牲的革命烈士共20多万人,有名可查的英雄和烈士就有15万余人。他们用热血浇灌信仰,以牺牲铸就民族脊梁,让湖湘大地成为镌刻着英雄印记的红色沃土。
红网时刻新闻推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专栏,回望抗战岁月,缅怀湖湘英烈,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让英雄之光,照亮新时代的奋进征程。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洁 实习生 李昊杰 综合报道
赵伯华,湖南零陵县人。出生于贫农家庭,自幼寄养在伯父家中。1924年赵伯华离开家乡,到广州参加大元帅府军政部举办的讲武学校学习,1925年毕业,1926年在北伐军唐生智部队任政治指导员,后参加了北伐战争。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赵伯华愤然离职奔赴武汉并坚定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武昌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29年,因受到国民党当局的搜查,赵伯华转战广西做国民党桂军李宗仁部的策反工作。不久,又引起国民党特务分子的怀疑,他沉着冷静地应付当时的复杂情况,成功策反一个连队参加了广西的百色起义。
1932年,中共中央拟派他去东北参加抗日联军工作,至上海报到时,正逢中共中央机关撤往苏区,他与组织失去联系,不得不一边做小贩谋生,一边多方寻找组织。1935年春,赵伯华终于找到党组织,恢复组织关系,在中共驻上海特科从事交通、情报工作。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赵伯华奉命在上海近郊青浦组织抗日地方武装,策应正面战场作战。
1938年5月,赵伯华赴常熟任县委委员及“常熟县抗日人民自卫队”参谋长。同年底,调至常熟新六团任参谋长,担负起改造和整顿这支地方游击队的任务。他注重部队的纪律教育与军事训练,对个别严重违纪者坚决给予惩办,得到群众的好评。1939年,赵伯华统率的“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独立三支队,成为插入日占区腹地的尖刀。
1940年春,随着苏南人民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急需大批军政干部,党组织派赵伯华回到常熟地区组建东路教导队。9月,东路教导队与“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教导队合并建立教导大队,赵伯华任大队长,专门培养部队和地方军事干部。任职期间,先后培养干部300名左右,陆续输送到东路各县,加强了地方抗日武装的领导力量。
1941年7月,日军在苏(州)常(州)太(湖)地区进行残酷的“清乡”。时任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五十一团参谋长的赵伯华,率部在无锡西北、澄西地区不断袭击日伪军据点,积极配合反“清乡”斗争。15日夜间,赵伯华率领第五十一团4个连,从武进县焦溪出发,直奔江阴县芙蓉圩,围歼该地的日伪军。战斗中,赵伯华身先士卒,当部队撤出阵地时,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9岁。
为永远铭记抗日英雄的不朽功勋,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2014年9月1日公布了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赵伯华的名字赫然在列。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李昊杰
编辑:丁斯斯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