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醴娄高速全线通车 湖南再添东西向交通大动脉

来源:红网 作者:李海波 江钻 编辑:丁斯斯 2025-07-29 11:08:49
时刻新闻
—分享—

1753738319993.png

7月29日,醴娄高速全线贯通。

红网时刻新闻7月29日讯(记者 李海波 通讯员 江钻)7月29日,G6022醴娄高速王仙枢纽至石三门枢纽段建成通车,此前,醴娄高速石三门枢纽至娄底枢纽段已于2024年12月31日建成通车。这标志着G60沪昆高速湖南段平行线——醴娄高速实现全线贯通,湖南再添东西向交通大动脉。

醴娄高速东起醴陵,西至娄底,串联株洲、湘潭、娄底三市,全长约154.271公里,是《湖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4-2035年)》“两环两轴八纵八横”中“两轴”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34米,设计最高时速120公里,总投资约250.43亿元。沿线共设13处收费站、3对服务区。

1753738353130.jpg

醴娄高速线路图。

G60沪昆高速湖南段是横贯湖南的东西向交通大动脉,途经省内城镇集中、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核心区域,尤其是株洲、湘潭、娄底等湘中重镇。长期以来,该路段车流量远超设计承载能力,通行压力大。“醴娄高速与近期完成扩容改造的金醴高速协同构成高效路网,将有效分流沪昆高速株洲、湘潭、娄底段车流,极大缓解拥堵状况,显著提升湖南东西向通行效率,对强化湖南与长三角、云贵地区的经济协同具有重要意义。”湖南省醴娄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龙正聪表示。

微信图片_20250729055936.jpg

醴陵南收费站。

在建设过程中,醴娄高速采用了多项新技术、新工艺。醴娄高速全线设置13个收费站,均建设为“数智云”智慧收费站。以醴陵南收费站为例,收费站设置自助混合车道、智慧节点、智慧收费亭等设施。“这些设施能使收费站入口发卡效率提升10%,出口收费效率提升20%,单车通行时间节省10秒,整体通行效率提升30%。”醴陵南收费站站长赵军介绍。

株洲湘江特大桥及所属上跨京广铁路转体桥是醴娄高速建设的核心难点。

株洲湘江特大桥全长1658米,其中主桥长892.24米,设计为单箱梁体结构的四塔五跨矮塔斜拉桥,桥面宽39.5米,主跨230米,是目前国内单箱梁体最宽、湘江上跨度最大的矮塔斜拉桥。

1753738373037.png

醴娄高速株洲湘江特大桥。

“大桥地处岩溶强烈发育区,桩位地质条件复杂。最大溶腔高度65米、钻孔深度104米、单桩成桩耗时183天。”株洲湘江特大桥项目经理曹阳介绍,建设团队创新应用“多级钢护筒跟进+多种回填物配合”技术,结合成孔检测仪与桩底声呐探测仪,成功攻克了库区高水头复杂岩溶桩基施工的难题。

为确保质量和安全,株洲湘江特大桥采用高强钢绞线斜拉索将索塔与桥面拉连,项目在斜拉索施工中引进光纤光栅智慧桥梁拉索技术及安全云评估系统,将光纤光栅传感器嵌入斜拉索的钢绞线内部,实现对斜拉索材料受力变化的直接感知和精准测量,与项目主梁的智能张拉压浆系统等共同组成了全桥远程控制健康监测系统,为运营维护提供数据支撑,实现桥梁全生命周期智慧管控。

株洲湘江特大桥上跨京广铁路转体桥紧邻国家铁路大动脉京广线,施工安全风险高。桩基施工区域岩溶地质极度发育,成桩质量与垂直度控制难度空前。建设团队应用PLC牵引系统确保万吨桥体匀速旋转,配备智能配重反馈系统实时化解超重桥体失衡风险,利用“BIM+北斗定位”技术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实现毫米级实时监测,创下湖南省高速公路转体桥“吨位最大、桥面最宽、地质最复杂”三项纪录。

来源:红网

作者:李海波 江钻

编辑:丁斯斯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646941/63/1516262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