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宣传湖南农业农村创业创新政策,讲好返乡创业故事,展现新时代农村创业者风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红网开设《乡村追梦人》第六期专栏,以笔为犁,深入挖掘新农人在村口致富,在家门口就业典型,把镜头对准以创新创业为支点,撬动基层效能、激发人才活力、厚植产业潜力的这些人、这些事,书写湖南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答卷。
付平国查看金槐树长势。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彦兵 通讯员 彭舒婷 实习生 欧阳琬 衡阳报道
万余亩的荒山,如今已然披上了“金装 ”。这片“点荒成金”的金色奇迹,正是付平国带领乡亲们用金槐产业书写的乡村振兴答卷。
金槐是从槐树中筛选培育出来的集药用、花用、食用、观赏于一体的优良槐树种,学名十二槐花。在衡阳县洪市镇印山村金槐种植基地,一株株金槐树干笔直、枝叶繁茂,淡黄色的花朵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
“我要用3年的时间把这片荒山变成宝山,带动附近村民一同致富。”掷地有声的承诺背后,是付平国的坚定决心。近年来,金槐种植已然成为衡阳县推动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的特色产业。
两度创业,扎根故土的“家乡答卷”
“故乡是一个人的根。”这句简单的话语,道出付平国创业征程中最深的牵挂。
付平国出生在衡阳县洪市镇市田村的一个贫困家庭。2007年,面对沉重的经济负担,付平国南下来到深圳寻求出路。三年后,他在东莞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东莞华盛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这不仅实现了个人事业的突破,更以赤子之心,为400余名同乡提供了就业机会。“这不是搞感情牌,而是希望能为家乡多做贡献。”
达则兼济家乡,富亦不忘乡梓。2011年,人生的转折让付平国重回家乡,并决定扎根在这里,在家乡进行二次创业,继续回报故土。
梦想被点燃,门路成出路。于是,2013年,付平国在家乡创办了衡阳县华盛达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他的第二次创业,这是一次扎根乡土、造福桑梓的实践。他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与乡亲们共同开辟一条绿色致富的新路。
点“荒”成“金”,荒山种下“摇钱树”
荒山如何变“金山”?对于这个问题,付平国因地制宜瞄准了金槐。
付平国的家乡——湖南省衡阳县位于衡邵干旱走廊,是湖南省紫色页岩集中地,是世界公认的造林难地。而金槐由于极强的抗旱性,正适宜在这片号称“红色沙漠”的紫色页岩山地上种植。
为了啃下地质特殊这块致富路上的硬骨头,2014年7月,付平国随考察组赴全州“取经”,汲取金槐产业化种植发展的经验。
种植是基础,品牌是关键。付平国深谙其道,注册了“华盛达”“龙头井”等商标,并积极拓展市场渠道,通过参加展会、进行网络宣传等方式,提高了品牌和产品的知名度,赢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与好评。
近年来,华盛达的金槐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从最初的1%不到,发展到了现在的12%以上,企业销售额已经超过3000多万,产品远销国内外。
同时,付平国高度重视农林与科技的结合,在技术研发上,已申报34项发明专利,其中4项已获授权,涵盖了金槐提取、加工及药用研发等多个领域。现已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签订了技术开发合同协议,达成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开发合作。
付平国着力破解金槐产业发展瓶颈,打造了金槐产业种产销全链条一体化致富模式。
多维发展,绘就金槐产业新蓝图
在艰苦创业的过程中,付平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努力,但不论在多么困难的时刻,他都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
他长期积极参与扶贫工作,直接对口帮助97户397名贫困人员种植金槐,帮助乡亲们实现脱贫致富。
华盛达采用“公司+示范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村民发展金槐产业,并全程提供技术指导,负责收购。
这些年,公司直接解决就业300多个岗位,间接带动2000多人就业,农民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付平国黝黑的皮肤,炯炯有神的眼睛,给人一种通透豁达的乡村创业者印象。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让衡阳县的荒山都种上金槐,在全县建成一批高质量槐花观赏区、金槐米采摘区、槐园中药材套种区和金槐鸡鸭套养区,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站在基地的山岗上,付平国笃定:“要让一片片荒山,变成一座座金山。”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彭舒婷 欧阳琬
编辑:黄舒婷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