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第三批重症援沪医疗队护士长谭慧照顾高龄患者。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黄尔佳 彭婷 长沙报道
2022年,疫情的阴霾再次席卷中华大地,4月,上海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湖南省先后派出四批援沪医疗队伍,赴上海进行抗击疫情的援助工作。心血管外科五病区护士长谭慧是湖南省第三批重症援沪医疗队中的一员。
“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的赤诚
谭慧今年43岁,是一名资深的心血管外科主管护师,有着二十多年的重症监护及多年病房管理经验。自疫情爆发后,身为党员的她曾多次主动请缨,希望能战斗在抗疫的最前线。4月17日,刚带着队员们完成长沙全员核酸采集的她接到了援沪通知。她来不及害怕,也没有时间去顾虑,迅速将科室工作安排妥当,简单整理了抗疫行装。
面对同事的不舍,她平静地说道:“我是最适合去一线抗疫的,多年的重症监护和病房工作经验是基础;女儿已读高中,父母生活自理;先生是医生,他理解我;你们均能独当一面;都是我坚强的后盾。”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担当
湖南省第三批援沪医疗队此行的任务非常明确——接管重症监护病房。可如何在全新的环境下立即开展救治工作也是一个难题。到达驻地后,湖南省第三批援沪医疗队护理组长黄伶智迅速组建护理管理小组,建章立制、细化流程。作为核心成员之一的谭慧也在其中,她经常为制定一个方案而忘了吃饭,为修改一个工作的流程而熬到深夜。最终,护理核心管理小组在两天之内高效地制定出了一系列符合当下要求的特殊流程及制度。这为湖南省第三批援沪医疗队曙光西院分队之后护理工作的安全、快速、有序的开展奠定了稳定的基础。
在完成前期管理工作后,谭慧第一时间主动申请进入病房照护患者,她说重症护理工作细、任务重,她希望能和兄弟姐妹们一起进入临床,这样既能减轻队伍人员的压力也能及时了解病房内的真实情况,为改进制度和流程提供更好的依据。有同事看着她每天打满鸡血的状态,担心她身体吃不消,要她注意休息。她说:“当看到患者信任的目光时,我就觉得我有责任和义务尽一切能力帮助他们。我希望用行动告诉他们:有湖南医疗队在,你们一定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她身先士卒的担当和无微不至的关心,让每一个一起战斗在重症监护室的队员都感到无比的鼓舞和温暖。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纯粹
湖南省第三批援沪医疗队此次的护理对象均为高龄重症患者,平均年龄高达85岁。病房中有位百岁老人,因为年纪较大,基础疾病较多,病情严重,护理任务最是繁重,但谭慧老师总是主动承担起照护他的责任。
每次上班,谭慧都会亲切地喊他爷爷,像孙女样耐心温柔地和他聊聊家常;任何操作前都仔细地评估准备,细心地解释获得他的同意再进行;闲暇时她会请爷爷教她两句简单的上海话;爷爷心情好时劝导他积极配合治疗,鼓励他早日战胜病魔回家。尽管一系列操作下来,谭慧经常累得浑身湿透、精疲力竭,但她在爷爷面前始终精神抖擞,细心温暖,让老爷爷感受到春风化雨般的专业服务。经过医疗队的共同努力,老爷爷的病情逐步稳定,并好转出院。谭慧说,当她看到病人康复出院与家人团聚的时候,她总是会忍不住和病人、家属一起微笑,因为她觉得这才是自己的工作价值所在,这一刻所有的辛劳和付出都值得。
“春林初盛,春风十里”的温暖
一天上班时,谭慧刚到病房门口就看到一位中年男士站在病房门外,心神凝重地低头徘徊。“先生,您是要找人吗?我有什么可以帮到您吗?”谭慧走到他身后停住询问。男士转过身,欲言又止地摆摆手。见他拒绝,谭慧对他点点头,转身进了病房继续忙碌。她下班时,看到那位男士竟然还没有离开。细心的谭慧护士长又主动和他沟通,这才得知,原来这位男士的父亲是前两天住进监护室的一位患者,由于病情的特殊性,确诊后他就一直没有见到过父亲,现在转到重症病房他就更担心了,担心护士照顾不好脾气孤僻的父亲,更担心见不到父亲最后一面。听了男士的诉说,谭慧耐心地告诉他,自己今天正好是负责照看他父亲的责任护士,刚刚老爷子还吃了半碗面条,情况一天天都在好转,并请他放心,等老爷子醒来了,他们可以用视频聊天的方式“见面”。谭慧还在线上告诉了护理姐妹们这一情况,姐妹们也都默契地在每次下班后简单地和他沟通。从那以后,男士的情绪明显地好转起来,每次见到上下班的队员都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
作为一名护士,谭慧严谨专业、内心细腻;作为一名护士长,她勇担先锋、身先士卒;作为一名老党员,她事事争先、乐于奉献。面对疫情,她没有豪言壮语,只有率先行动、勇往直前,没有可歌可泣、只有不分昼夜、全力以赴。她以平凡之身躯,行英雄之事,和无数个如她一般的逆行英雄汇聚成磅礴的力量,一起守护这座城市。
来源:红网
作者:黄尔佳 彭婷
编辑:朱婷劼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