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区第一小学的学生们正在练习沙画。
红网时刻 记者 王义正 常德武陵区报道
“挺意外的,很顺利就给小孩入学报上名了,可以安心工作了。”8月24日,在常德市武陵区第五小学的校门口,潘东艳正带着小孩询问该校秋季入学报名的相关情况。
潘东艳是东北辽宁人,婆家在常德市澧县,今年因为丈夫工作调动一家三口来到了武陵区。
来之前,潘东艳最担心的就是小孩的上学问题,她的小孩今年9岁,秋季入学上四年级,此前一直在澧县农村上学。来到武陵区后,她选择了离暂住地较近的第五小学,进行了网上报名。
“按照就近原则,你们条件是符合的,没问题的,耐心等待我们的录取通知就行。”在得到武陵区第五小学校长给出肯定的答复后,潘东艳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然而,仅仅在一年前,潘东艳这类外来务工人群子女的入学,在武陵区并没有那么容易。
投入4.25亿元真金白银,拆掉入学难“门槛”
武陵区是常德市乃至湘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的高速发展往往伴随着人口的快速聚集,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目前武陵区常住人口为730970人。
然而,伴随着常驻人口的快速增长,固有的教育资源难以满足群众的学位需求。为了确保本地居民的子女入学,武陵区无奈地设置了相关“门槛”,其中缴满一年社保成为许多外来务工者子女入学的“难题”。
学位,是民生的重要保障,也是群众的基础需求。
2020年9月8日至11月13日,省委第五巡视组对常德市武陵区进行了巡视,并反馈了巡视意见,其中就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树得不牢”的问题。而公立小学学位保障不足,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接到省委巡视组反馈后,武陵区委区政府对照问题,全面总结、认真梳理,制定了《巡视组交办问题整改责任清单》《省委巡视组反馈问题整改责任清单》。将巡视期间交办的问题,细化为59项具体整改任务;将巡视反馈的问题,细化为41项具体整改任务,逐项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整改时限和整改措施,确保任务清、责任明、措施准。
针对学位问题,武陵区咬紧财政牙关,拿出了4.25亿元的真金白银,加快公立小学学位扩容建设。在原有学位数量的基础上,加速新建了武陵区第三、第五、第六小学,一举破解了群众的入学难和大班额问题。
树牢“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确保整改“量质齐飞”
王瑶虽然是武陵区本地人,但仍然存在小孩就学的困扰。以前,她所居住的新竹花园小区附近没有小学,小孩只能前往紫菱小学就读。每天开车接送,不堵车的情况下仍需要20分钟。
“现在武陵区第六小学离我们家的直线距离只有400米,方便太多了。”王瑶已经为自己的孩子在武陵区第六小学报名,秋季开学后将在该校就读。
此前已经建成的武陵区第一小学,也进行了大幅度扩招。校长谢英介绍称,2019年该校就读人数为1700人,2021年秋季招生达到了2509人。
在新学校建设过程中,武陵区明确要求“量质齐飞”,不仅要让孩子们“好上学”,更要“上好学”,把巡视整改要求贯穿到各个环节当中。
针对孩子放学早、家长不便接的“三点半”难题,武陵区第一小学增加了“课后服务”内容,即放学后学生可以在校内由老师辅导完成作业,还有老师组建了数十个兴趣班,由学生自愿参加。
沙画、书法、茶艺、铜版画、足球、交响乐,在武陵区第一小学丰富的课外兴趣班既增长了孩子们的知识,也缓解了家长的接送压力。
“经过物价局核定,课后辅导作业是50元一个月,加入兴趣班是100元一个月。”谢英告诉记者,“课后服务”按照国家规定收取少量费用,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方面是为辅导和授课老师进行补贴,另一方面是水电等正常运转的费用,此外就是为学生购置相关的器材。
而武陵区第一小学的人性化不仅仅体现在教学主业上,该校的错峰放学和地下停车系统让身处闹市的学校变得更加安全。
挂图作战、逐个销号,紧盯“质量关”和“进度条”
“为了尽快把学校建好,武陵区分管领导一周一调度,区委常委会一个月一调度。”武陵区教育局局长张冰告诉记者,目前,新建的三所公办小学都将在九月份正式开学,三所学校一共可提供学位5800个。
武陵区纪委监委成立专项督查组,挂图作战、逐个销号,紧盯“质量关”和“进度条”。对37家责任单位下发督办通知书,并对进度不佳的责任单位进行了4次专项督查,要求各单位严格把控时间节点,按时交卷。
截至目前,省委巡视组反馈的41个具体问题,武陵区已完成整改28个,基本完成整改11个,正在整改的2个;省委巡视期间移交的59个问题,已完成整改56个,正在整改的3个。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省委巡视整改要求,严格标准、强力推进,确保高质量完成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对反馈的相关问题按照‘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治标’和‘治本’相结合的原则,深刻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把整改成果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坚决防止问题反弹。”武陵区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寻健说。
来源:红网
作者:王义正
编辑:江雪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