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双策并施打造就业友好型生态

来源:红网 作者:卢欣 编辑:丁斯斯 2025-07-15 17:28:20
时刻新闻
—分享—

222.jpg

湖南组织多场“家门口”的就业招聘活动。

640.jpg

株洲市天元区精准就业服务中心的数据大屏上,实时显示着辖区7个镇(街道)的各类就业数据,如新增的求职人数,新增的求职用工双方的匹配情况等。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卢欣 长沙报道

7月11日,株洲市天元区就业服务专员刘桂平的手机收到一条新信息:“企业招大龄工,缴纳社保”,她熟练地打开“天元精准就业”小程序,将这条招聘信息精准推送给多名匹配的求职居民。

同一时间,湖南省人社厅联合多部门发布的“培训+岗位”双清单在“湖南人社”公众号上发布,486个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与上千个养老、家政岗位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提供一站式就业通道。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政策工具箱与营商环境的双重优化下,湖南正构建更具韧性和温度的就业新生态。

国家政策落地 湖南加码支持

7月3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直击当前就业市场痛点,这份被专家称为“力度空前”的文件,在多维度政策集成上实现突破。

比如,对相关企业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力度,其中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由60%最高提至90%,大型企业由30%提至50%。

对于湖南企业而言,两项补助政策带来直接利好:一次性扩岗补助与社保补贴双管齐下。

吸纳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就业,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为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3个月以上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可获得每人1500元补助;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招聘重点群体,则可享受25%的个人社保缴费补贴。这些政策都设定在2025年12月底截止,形成明确政策窗口期。

湖南的配套措施更为深入。7月8日出台的《湖南省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若干举措》中,“免申即享”服务让企业补贴领取实现“零跑腿、零申报”。普惠性政策在7月底前实现全覆盖,企业只需确认到账,无需再为繁杂的申报流程分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湖南省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若干举措》还提出,为来湘求职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短期免费住宿(一般为7天);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等,提供更长期限(如2年)的免租或低租人才公寓支持。

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今年3月召开的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调研座谈会上强调:“湖南尤其是长沙房价低,生活成本低,教育医疗水平高,宜居性好,有利于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要素、环境等保障。”这一优势正通过具体政策转化为人才吸引力。

精准就业服务 数据赋能岗位匹配

株洲市天元区的实践是湖南就业服务创新的缩影。该区打造的精准就业服务体系已汇集4000余家企业、5600多个岗位、万余份简历,成功促成4371人上岗稳岗。

“焊工岗,企业特意标注‘接受50岁群体’。”在天元区精准就业服务中心大屏上,数据实时滚动。新版小程序上线后,月浏览量突破30万人次,影响力已辐射至湘潭、渌口等周边地区。

就业专员袁小川的笔记本里,484份求职档案记录着鲜活需求:张叔电工证需更新,李姐急需兼顾照护老人的灵活岗。她的手机相册里存着上百张企业门头照,是走街串巷绘制的“就业地图”。

省级层面,湖南创新推出“培训+岗位”双清单。人社系统归集全省187家培训机构的486个培训项目,涵盖数字经济、健康照护、智能制造等领域;民政系统联动316家养老机构提供396个岗位678个就业机会;省妇联携手13家优质家政企业提供43个岗位604个就业机会。

“精准浇灌的,是民生幸福的根系,更是现代城市最动人的文明底色。”正如天元区的实践所示,就业服务的精准化正在重塑就业市场的效率与温度。

重点帮扶加持 兜牢民生底线

对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湖南采取更主动的举措。针对大龄、残疾、长期失业等就业困难人员,湖南建立实名帮扶台账,提供“1131”就业服务: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及1次培训或见习机会。

段女士的经历见证了这一体系的温度。这位天生听力障碍的求职者曾因佩戴助听器屡遭拒绝。就业专员主动对接企业,说明情况并讲解政策优惠,最终帮助她入职,并当月办妥社保缴纳手续。“现在感觉被稳稳接住了。”段女士感激地说。

《湖南省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若干举措》中提出的“青年驿站”为来湘毕业生提供7天免费住宿,部分人才可享2年免租金公寓;天元区就业服务中心大屏上实时滚动的4371个成功就业案例中,七成是大龄技能单一者、残疾人和返乡人员。

这些数字背后,是湖南将国家政策与地方创新有机融合的实践,通过政策支持减轻企业负担,通过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通过精准服务提升人岗匹配效率,湖南正构建一个让企业敢投资、能创新,让人才留得住、有发展的就业生态圈。

来源:红网

作者:卢欣

编辑:丁斯斯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646941/59/1512741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