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保障,优质教学效果的达到也有赖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良好的师生关系背景下,学生就会身心愉悦,同时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多数低年级学生在入校初期都存在情绪焦虑的问题,而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生活环境,学生也能在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得到充分的关爱与安全感,从而在学校中能自由、自主、愉快的成长。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能帮助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同伴关系,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为学生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关系建立示范,学生与教师能保持良好关系,那么在处理同伴关系中,也同样能得心应手,他们在与教师的良好交往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的技能。
在现今小学的实践教学中,不少教师会以强制、管教的方式来对待学生,师生关系表现出不平等、不民主、不和谐等不良好的状态。不良好的师生关系会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加重学生在校的情绪焦虑,阻碍学生的认知发展,也会影响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所以师生关系对于小学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保障,不良的师生关系则会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利于学生认知、社会性的发展。因而,对于小学阶段师生关系问题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 师生关系
二、相关的基本概念
(一)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
在小学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最基本、最亲密、最重要、最深切的人际关系。能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将直接影响学生身心的发展,并且将进一步影响小学教育的效果。
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也包括教学关系、心理关系、个人关系和伦理关系。将这四种关系再进行分类,可以把师生关系分为:以完成教育任务为目的的工作关系、以组织结构形式而发生的组织关系、为满足交往需要的人际关系和以情感、认知为表现形式的情感关系。
任何一种人际关系都是在一定的人际互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师生关系是在师生互动中形成的关系。
所以根据以上分析,师生关系就是在师生互动中形成的由工作关系、组织关系、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构成的动态系统。
(二)师幼关系的基本类型
许多研究显示,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个体的差异使得现实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态类型模式。斯若弗和他的同事在对师生关系研究中发现,即使是受过较高层次专门训练的教师,在与同一班级的单个孩子结成师生关系时,也有一些鲜明的类型区别,具体表现为:①温暖型的,②参与型的,③支持型的,④冲突型的,⑤控制型的。
Brophy 从教师角度出发,将师生关系分为亲近性、关心型、漠不关心型与拒绝型。
柳淑玲结合教师的个性特征将教师指向学生的行为类型分为严爱型、慈爱型、一般型。
豪斯·C 等研究者从学生角度出发,根据师生在互动中的情感表现与行为方式将师生关系分为安全型、依赖型、积极调适型与消极调适型四种。
Pianta 从情感与行为两个维度将师生关系分成两种模式:积极的关系与有障碍的关系。在积极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待学生比较热情、关爱,并跟孩子密切交流;在有障碍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很冷淡,经常性的与学生发生冲突。
结合以上文献,小学的师生关系可以分为亲密型、一般型、疏远型。
三、小学师生关系的本质
在我国小学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小学里教师既承担着教育任务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安全保育任务。安斯莉和安德森在研究报告中(1984)指出,教师或其他养护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一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但有时可以被视为如同儿童与父母之间那样的一种情感依恋型关系。人都是有感情的,尤其是在长时间相处之后,所建立起来的感情更不容忽视。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成人的依恋感很强,所以在学校中他们会像依恋父母一样依恋着教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情感维度。初入小学的学生在这点上表现更为明显,他们往往对更关注自己,能及时提供帮助与关怀的教师更亲近友好,更依恋。对于其它教师的情感表现则不那么明显。
学生在初入小学时很容易将对父母的依恋情感转移在带班教师身上而与教师形成新的情感依恋关系—似“亲子”关系。这种师生之间的“亲子”关系与真正的亲子关系不同,亲子关系是家长与孩子间的代际血缘关系,它既是儿童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也是最密切、最稳固的一种关系,对儿童的影响很深远。而师生关系由于社会角色的规定,除了承接父母对幼儿实施保育,扮演好养护者这一角色外,也体现为对学生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以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与学生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支持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不完全像亲子关系那样具有一对一的特点,有时呈现的是一对多的局面。
四、我国师幼关系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在角色定位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师生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老师和学生都是互动的主体。但无论是在发起环节还是在整个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远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落实,在互动的环节上,教师多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发起的比例远远高于学生;在实际互动过程中,一些老师对学生发起的互动信号注意不到或反应淡漠,这种经常的低敏感性反应会抑制学生与教师深入互动的动机和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师生互动的整体性质。
(二)在互动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出现了“几多几少”的现象:由学生发起的下对上的请求、征询、展示、汇报、寻求帮助和告状等较多,具有明显的上行型特点,而平等的、同等水平上的互动,如发表个人见解、与教师共同游戏,主动替教师做事等较少;由教师发起的上对下的要求、提醒、帮助、指导较多,具有明显的下行型特点,而对学生的关心、抚慰、平等的交流、征询和让学生帮助做事较少;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照顾较多,留给学生自理、自立的机会,鼓励、引导他们独立、自主较少;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较多,适时、灵活地把学生的兴趣和意愿转变为教育内容,引领学生进行自我建构较少;在教育活动中发生的互动较多,在生活和游戏中发生的互动较少;教师与学生集体发生的互动较多,与小组和个别学生发生的互动较少等。
五、有关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及其发展方向
在传统的教育领域里,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施教者,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客体,教育者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并操纵、控制着学生的一切行为和活动。所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布置任务,学生执行,没有任何的交流和沟通。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师生关系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人际关系,它完全忽视了学习者的主体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传统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小学阶段的教育呼唤新型优质的师生关系,迫切需要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建立起一种平等、对话、互动的师生关系,以避免传统教育中的弊端。
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的建构需要建立优质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教师应重新定位,以新的身份投入到教育中,本着尊重、平等、自主的原则,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感受,支持学生的探索和操作。同样,在校本课程建构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人,教师和学生形成了自由表达、通融理解、开放民主的氛围,就有助于探索建构校本课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学习。由此我们意识到建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六、建立新型、优质的师幼关系的策略
(一)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奠定积极、有效师生互动的基础。在师生互动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与教师的角色定位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教师把自己过多地定位于学生的管理者、环境的控制者、知识的传授者,那么就会重纪律约束,少征询建议;重知识传授,少情感交流。所以教师们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一名好的小学教师应该是:1.学生心声的倾听者:以微笑和耐心倾听学生的需要、想法、问题和建议,并给予适时的积极的反馈。2.学生行为的观察者和分析者:以观察家的态度,悉心观察并领悟学生的言行,分析了解其普遍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3.良好环境的创造者:创设健康、丰富的物质环境,营造愉快、宽松的精神氛围。4.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引导鼓励他们和教师、同伴进行平等的、自由的交往。5.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和指导者: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和现有的水平以及教育目标的要求来制定教育计划、选择和调整教育内容,并适时地把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的问题生成为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富有个性地发展。
(二)创设愉快、宽松、丰富、能动的环境,营造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的氛围和条件孩子年龄越小越需要情感上的抚慰和关心,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之后,教师从站着要求、指令和指导学生,逐步过渡到蹲下来和学生平等地交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和需要;做学生的大朋友、教师们更多地、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互动信号,并积极地给予反馈和应答,使学生产生被支持感和信任感,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同时,支持、鼓励和吸引学生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往和互动。
七、小结
近年来,师生关系问题成为了教育界人士探讨的热点问题。各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维度,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探讨与分析。而本文则从师生关系的基本概念、本质;师生关系发展的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及发展方向;建立优质师生关系的策略等方面阐述了对师生关系问题的理解。
作为一个刚刚踏上小学教师岗位的人,我也深深地认识到,要想在今后的工作中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要:用无私的爱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尊重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理解与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
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保证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支持系统,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全体小学教师要努力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本文作者系沅江市泗湖山镇中心小学 张睿娟 黄桂)
来源:红网
作者:张睿娟 黄桂
编辑:李海波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