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江碧水润三湘 万物共生映洞庭——湖南谱写绿色发展新答卷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编辑:陈珏 2025-04-25 22:30:37
时刻新闻
—分享—

图1:位于岳阳市君山区长江与洞庭湖交汇处的华龙码头。李亚妮 摄.jpg

位于岳阳市君山区长江与洞庭湖交汇处的华龙码头。李亚妮 摄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璐 长沙报道

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坐拥“一湖四水”,湘资沅澧四水通过洞庭湖汇入长江,在维护长江中下游生态平衡和江湖关系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来到岳阳市华龙码头,勉励湖南要“守护好一江碧水”。

近年来,湖南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拿出了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坚决打赢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这场硬仗,生态环境保护迎来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生态修复后的新生

长江岳阳段君山区华龙码头,地处长江与洞庭湖交汇处,附近江湾是行洪道,也是长江江豚活动区。因航运通畅、水流缓和,天然适合当作码头。

从2002年开始,一条条砂石生产线在此建起,采砂船往返装卸,机器日夜轰鸣,砂砾成堆,扬尘、噪音等严重影响了居民生产生活,江豚、麋鹿等纷纷逃离这里。

自2018年来,君山区依法取缔华龙码头等区域内长江和洞庭湖沿线非法码头39个,清理欧美黑杨36000余亩,完成长江岸线复绿20余万平方米,种植防浪、护堤林8000余亩,累计修复湿地生态近9万亩。

在这场生态修复的变革中,华龙码头重获新生,焕发出“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勃勃生机。如今,华龙码头换了一个诗意的名字:江豚湾。

与此同时,岸上的渔民同样迎来新生。

微信图片_20250424145653.jpg

君山区钱粮湖镇六门闸社区生态渔村的“晒鱼长廊”。

2020年1月起,湖南全面启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扎实做好渔民退捕上岸、转型转产工作,君山区565户渔民开启了全新的生活,曾经的“捕鱼人”,实现了向“护鱼人”“晒鱼人”“产业人”的华丽转身。

位于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的君山区钱粮湖镇六门闸社区生态渔村,经营风干鱼加工的工厂共有45家,2024年,六门闸生产的鲫鱼、刁子鱼、翘白、桂花鱼、鳡鱼等各种风干鱼产量超3000吨,产值超2亿元,带动当地百姓就业。

一江碧水,两岸欢声。

与绿水青山共生共荣

过去一年,湖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4年,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8.6%,居中部第一,湘资沅澧四水干流监测断面连续五年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张家界、永州、怀化进入全国水环境质量前30名。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9%,“无废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成绩单的背后,是一场又一场的生态治理“硬仗”——

自2018年起,湖南将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造“最美长江岸线”,并系统联治改善“一江一湖四水”生态环境,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换挡提速,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

4月21日,湖南石化“探秘智慧能源”公众开放日,人们来到湖南石化第二污水处理场参观。彭展 摄

为全力“守护好一江碧水”,湖南积极探索石化行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路径。

在湖南石化第二污水处理场,生态化改造后的末端净化池颠覆了人们对工业治污的想象。碧波轻漾的生态池中,睡莲以翠叶为舟,锦鲤摆尾游弋,一幅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令人惊叹的是,这生态系统竟由处理后的“污水”滋养——经特定工艺深度净化后,出水COD浓度平均值稳定在30mg/L以下,优于城镇一级A标准和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排放标准。

“2024年,污水装置共处理污水664.6万吨,其中180万吨回用至循环水场,减排27%。今年预计处理污水828万吨,回用501万吨,实现60%以上的污水回用和减排目标。”湖南石化水务部生化装置负责人介绍。

纵观全省,郴州三十六湾、娄底锡矿山、花垣“锰三角”等重点区域综合整治和湘江流域铊、资江流域锑专项整治持续推进……从破解“化工围江”困局到打造全国领先的绿色标杆,从技术革新到生态修复,湖南坚持高水平施治、高水平防控,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用行动蹚出了一条与绿水青山共生共荣的新路子。

万物有灵且美

野生动植物的行迹,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

2025年1月,从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传出好消息,其开展的中华秋沙鸭越冬种群专项调查记录显示,湖南省石门县越冬中华秋沙鸭的数量达到102只,约占湖南省记录总数量的50%左右,石门县已经成为湖南省内中华秋沙鸭的主要越冬地之一。

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对水体环境、鱼类资源和栖息地质量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被誉为“鸟中大熊猫”和“生态环境试纸”。石门县自2008年首次记录到中华秋沙鸭以来,每年都有中华秋沙鸭飞临越冬。特别是从2019年后,每年记录到的数量都稳定在100只以上,约占湖南省记录总数量的50%。

中华秋沙鸭。资料图

张吉安,是郴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主席,他也是一位“摄鸟达人”,20世纪90年代,他用相机首次捕捉到黄腹角雉求偶舞蹈的瞬间,从此就踏上专业拍鸟之路。三十年来,他用镜头记录下红嘴相思鸟、黑鸢、白鹇等900多种鸟类的曼妙姿态。

从最初蹲守多日拍到的叉尾太阳鸟,到近年来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彩鹮等珍稀鸟类先后来郴州打卡,在张吉安的镜头里,到郴州“做客”的珍稀鸟类越来越多,照片见证着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

湖南山水交融、物种荟萃,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据县域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全省记录脊椎动物1068种、维管束植物629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9种、野生植物160种。

近年来,湖南扎实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大力实施候鸟保护、重点物种拯救、执法打击、大型工程生物多样性监测等保护行动,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300余头洞庭麋鹿踏浪成群,8000余株银杉擎天而立,46.52万只越冬水鸟创历史新高。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奔向新征程之际,湖南将牢记殷殷嘱托,持续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以湖南一域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编辑:陈珏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646948/69/1490699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