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1日上午,在虎门销烟第180周年、第32个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长沙市天心区金盆岭街道天剑社区走进雅礼天心中学开展以“禁毒宣传进校园.携手护航促成长”为主题的禁毒暨《长沙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传活动。
天剑社区被授予同心社区示范点。
实践证明,凡是社区党建做得好的地方,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效果就会较好。二十多年前,长沙市天心区金盆岭街道天剑社区还是一个令人头疼的“毒窝子”,经过长期扎根社区的书记张国庆等社区干部的不懈努力,天剑社区已蝶变成了全国的先进社区典型之一。
受联合国官员点赞的民间禁毒模式
天剑社区曾是个有名的“乱窝子”,寻衅滋事、打架斗殴、偷盗扒窃、吸毒贩毒等一度泛滥成灾。经过20多年的有效治理,天剑社区党委在禁毒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同心工程”越来越实。2019年3月以来,金盆岭街道工委书记喻俊先后4次到天剑社区调研基层党建工作,强调社区要注重发挥动态过程中党组织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优势,开展“进学校、进场所、进楼栋、进家庭”禁毒宣传活动,将传统的禁毒教育基地转化为“移动的教育基地”,力求达到“教育一个人,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大群人”的宣传效果。喻书记的话让天剑社区党员群众倍受鼓舞,倍感振奋,各级领导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化作了全体居民做好禁毒工作的不懈动力。
“换心工程”越来越活。知道扫把塘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个天剑社区,知道天剑社区有一个视信仰为生命的领头羊——社区书记张国庆。1991年,张国庆从企业调任天剑社区当居委会主任,当时天剑社区叫“扫把塘”,在社区的3000多户居民中,吸毒刑事案件人员就有近200人。吸毒者的悲惨下场让张国庆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她走马上任后的头件大事,就是禁毒。她与吸毒者同吃同住,硬是以强制手段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苦口婆心,让数名吸毒者戒掉了毒瘾。为了让社区的吸毒人员有个戒毒的地方,2005年,张国庆将自己唯一的一套房产办理抵押贷款,先后筹款四百多万元,并得到天心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建成全国第一个社区级戒毒机构——天剑“魔戒”大院。2006年3月开始收治戒毒患者,本社区吸毒人员免费治疗,外地吸毒人员也只收取药费和住宿成本。社区书记张国庆被联合国禁毒署官员称为“中国民间禁毒第一人”,并荣获“中国禁毒先进个人”“中国禁毒形象大使”等称号。如今,在网络的传播下,“魔戒大院”的“盛名”享誉湖南内外,甚至传到了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2019年6月29日,CCTV-10科教频道《禁毒先锋》栏目专题报道了张国庆的禁毒先进事迹。
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多年来,天剑社区在金盆岭街道工委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从广大人民群众和防范教育抓起,先后发动了300多名志愿者广泛宣传识毒、拒毒、防毒知识,其中一支以130多名妇女组成的“天剑社区妈妈禁毒联盟”组织在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中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2017年6月10日,天剑社区妈妈禁毒联盟自编、自导、自演的禁毒广场舞在CCTV-7的演播大厅成功演出,受到领导及现场观众高度好评。
“脱胎工程”越来越深入。因吸毒致病致残人员难以就业,社区尽全力帮助符合条件的吸毒人员争取低保,开展救助及慰问,开发公益岗位等。20多年来,社区累计投入300多万元,先后为44人办理低保,为100多人次子女上缴学费,为350人次办理了生活困难补助。王栋(化名)戒断后,成为禁毒志愿者,他心怀感恩主动照料90岁的奶奶,经常去福利院去看望孤寡老人,他见义勇为挽救受伤的陌生女士,他的事迹作为戒毒典型被广泛宣传,获得了“湖南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第二届‘百千万’戒毒典型金奖”,并受到政法频道采访以及专题直播。
登上央视新闻联播的家庭党校
为解决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组织开会难、活动开展难、学习培训难的“三难”问题,2015年初,天剑社区党委创新开办了“家庭党校”,通过“学、议、评、做”形式,成为了解民意、汇聚民智、凝聚民心的重要渠道。“家庭党校”开办至今,反响很好。中组部、省委组织部、市、区各级领导对此赞赏有加,2016年7月22日CCTV-1《新闻联播》报道了天剑社区的家庭党校工作。
抓学习,不落下一名党员。党的十七、十八大代表、社区党委书记张国庆结合身边事例,就“坚守初心勇担使命”讲党课。各支部以“回顾入党历程,重燃入党激情”为主题,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回忆入党时的情景,讲述“我的入党故事”。
抓整改,不放过突出问题。社区党委发出倡议书,在党员中倡导“七必做”。通过引导党员在楼栋里亮明身份,督促其落实“七必做”要求;结合党员日常积分管理,社区党委引导不同类别党员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通过定期公布党员积分数和整改结果,在广大党员中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抓服务,不忽视具体小事。为更好地服务居民、解决群众最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社区党委在每个片区都设置了意见箱,及时收集居民的意见建议。居民郭细平大爷乐呵呵地说:“意见箱虽小,作用倒是挺大,我们反映的问题呀,社区都给我们解决啦。”
擦亮社区治理名片的志愿服务队
社区治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天剑社区党委认为,社区治理的最高境界便是实现居民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如今做志愿服务已成为天剑社区新风尚,数以百计的志愿者,不管大事小事永远冲在前面,成为了社区服务的主力军。
搭建平台,延伸志愿服务触角。天剑社区党委通过建立以总站为中心,辐射各片区分站的“1+7”志愿服务模式,组织志愿者线上线下互动,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区的各个角落,融入到和谐社区各项工作中。
建立机制,汇聚志愿服务力量。天剑社区党委采取登记注册、月考勤、季讲评、年度表彰等方式,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日常,社区志愿者总站对志愿者及片区志愿服务队均实行考勤。
发挥作用,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一是志愿发力,助推基层社区治理。二是志愿结对,编织社区爱心网。三是志愿协调,化解社区矛盾。现在有了志愿者追着矛盾跑、围着小事转,社区无数小纠纷一一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
近年来,天剑社区不断探索社区治理有效途径。在这一过程中,社区党委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推动社区治理,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联合”的参与渠道,多种形式引导居民切实参与到基层治理中,从而让社区党委活起来,党员服务动起来,群众参与热起来,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更有风度。(通讯员:黄文霞)
来源:清风杂志社
作者:黄文霞
编辑:陈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