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父亲是个军人,我从小就特别崇拜那些为祖国守疆戍边的英雄,堂堂七尺男儿,心中一直都有一个“醉卧沙场”,策马草原,保家卫国的“戍边”梦。特别是身边经常听到谁去参加“援疆”“援藏”工作了,心中不由得蠢蠢欲动。
六月的一天,组织上突然有一个“援疆”的机会抽调去办案子。难得的学习机会,我马上就征求了所有家庭成员的意见,没想到出奇的一致:支持我援疆。我把这个心愿向组织汇报后,没过两天,就接到了市纪委监委组织部的电话“文俊,准备进疆!”
6月18日,天蒙蒙亮,我和另外两名援疆干部怀着紧张又兴奋的心情,搭上飞机踏上了援疆之路。
刚下飞机,由于案件时间紧迫,来接机的车直接把我们送到了办案点,正式开启了紧张而忙碌的办案生活。时间的流逝宛如白驹过隙,回望这一个多月在兵团纪委监委的工作,让我感触颇深。
工作强度特别大。在这里,每一名干部都充分认识到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是党中央交给我们的政治任务,是新疆人民的共同心愿,再苦再累都觉得值。在办案点上,同志们没有周末的概念,晚上十一二点从谈话室出来是常态,凌晨两三点睡更是司空见惯,一天的早会、晚会、小组会必不可少,工作强度之大,是我工作以来从未经历过的,我们着实适应了一阵。
每一名纪检干部的综合水平都很高。在办案点接触的所有同志,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执行力超强,有困难自己克服,都有一股子拼搏的朝气。像我们专案组有两个年轻的抽调过来的干部,在专案组里接到任何任务后,没有一丝懈怠,我就没见过他俩凌晨1点前回到过寝室。还有很多同志,一有时间就在办公桌上钻研业务知识。这些严谨、担当和韧劲,深深感染和鞭策着我奋斗前行。
深深感受到了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站在边疆的土地上,不论你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不论你是手握钢枪,还是奋笔疾书,都会有一份“戍守边疆”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短时间的相处,却让我牢牢记住了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群众工作督导等工作要求,融入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在办案点上,我把这份使命和担当倾注在办案中,与办案对象斗智斗勇,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传递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强音,以最高的要求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在工作生活上没有一点陌生感。不知是因为新疆独有的美景,还是这里的领导同事对我如春风般的关爱。一个多月过去了,我虽离家乡有近四千里之遥,却丝毫没有陌生感。加班累的时候会有同事开着车带着我一起去附近的草原牧场上看一看美如油画的风景,带我们吃闻名世界的羊肉串;偶尔想家的时候,小组的同志们会一起去找个湘菜馆吃上几道家乡的菜,让我们一解思乡之苦,他们细致入微的关照,让我对在新疆的工作生活没有一点陌生感。
紧张充实的“援疆”生活,让我潜移默化地发生着质的转变:
“援疆”的心态转变为“锤炼”的状态。原本我认为的“援疆”就是按照组织安排,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但是到办案点几天的所见所闻就让我彻底转变了这个不成熟的想法,我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我要在边疆这个大熔炉里锤炼自己,改掉自身小毛病,锤炼出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的大担当。
“蛮干”的冲劲转变为“勤思”的深度。虽然我是短期援疆,但短期也应该要给自己定目标、下任务,这个任务不光是埋头干活散发光和热,更要善于思考问题,为更好地帮助兵团国资国企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让组织放心,让当地的干部群众满意。我能以更高政治站位思考问题,为更好地办好案件提出更多更好的宝贵意见。三个月的工作,我要对得起组织上的信任,也对得起自己辛勤的付出。
由“崇敬”之心转变为“热恋”的情谊。来之前我敬新疆,敬她的辽阔和壮美,来之后我敬我接触的每一位纪检监察工作者,他们为了新疆的社会稳定,维稳戍边,数年如一日默默地奉献。当我三个月后离开的时候,我相信这份“敬”变成“恋”,无论以后我在哪个工作岗位上,我都会关注新疆这片土地,关注兵团这个让人热血的集体,都会默默支持着、祝福着他们。我相信也许有一天我还会再回来,那时让我们再次肩并肩,延续不变的情谊。(沅江市纪委监委驻市政府办纪检监察组:文俊)
来源:清风杂志社
作者:文俊
编辑:陈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