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品读|透视“黑石号”,湘非千年情未了

来源:红网 作者:陈晓丹 编辑:闵美颖 2019-05-30 15:29:47
时刻新闻
—分享—

????_20181206144947.jpg


——中非经贸博览会系列品读之一

历史的改变,最初往往起因于一个偶然细节。

公元前2世纪中叶,如果没有汉武帝拍案而起、毅然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瞬间,便不会有丝绸之路自古绵延,至今更深刻地影响世界。

这条陆上丝路和明朝所辟海上丝路,见证了中国与欧亚非各国的文明交流互鉴,并发展为今日“一带一路”,聚合沿路沿岸国家同频共振,释放出巨大能量。

?????.jpg

长沙窑的故乡铜官窑古镇。资料图

中国与非洲自古交好,漫天黄沙、蔚蓝深海中,留下无数史迹。

1998年,一艘1200年前沉没的阿拉伯商船在印尼海域被发现。这条叫“黑石号”的阿拉伯独桅帆船,满载中国瓷器,本想经东南亚去西亚、北非,却不幸沉没在印尼海域。而这“不幸”为历史保留了铁证,揭开一段隐没的丝路故事。

“黑石号”上打捞出中国瓷器6万多件,其中长沙窑5万多件。一只长沙窑瓷碗刻有唐代宝历二年(826年)铭文,碗心为阿拉伯图案;一只瓷碗写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名樊家记”,正是长沙窑产地。

这批瓷器,留下湘非往来最早的痕迹。从中可见,为适应外国市场要求,长沙窑灵活调整产品,运用草叶纹、莲花纹、文字符号等它国图案,侧面佐证了湖湘文化的开放性、变通性。

20150123150008_3397.jpg

“黑石号”的长沙窑飞鸟纹碗。 邹峥摄

一艘沉船撕开历史记忆,往中间瞭望,惊现中非更多历史的握手。汉朝时中国丝绸已远销北非东非,而非洲香料、犀角也销往中国。埃及女王以身着华丽的中国丝织品为荣,汉武帝也收到过产自东非索马里的“花蹄牛”。

唐代以后,瓷器取代丝绸的国际地位,其中运往非洲的瓷器数量惊人。当时北非、东非贵族大量使用和收藏中国精品瓷,而索马里、桑给巴尔的香料及象牙也源源进入中国,黑人形象出现在敦煌壁画。

????????????.png

乌干达伊丽莎白国家公园。资料图

至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四次抵达非洲,中非往来从此开启壮丽史诗。船队送去中国瓷器、漆器、绸缎、茶叶,又不远万里带回非洲物产和文化,甚至包括长颈鹿与斑马。

中国对非洲的认识有了质的突破。一时商船如织,海港林立,货物堆陈,商贾云集,“瓷器之道”“香料之道”交叠。

这份丝路凝成、历史铸造的中非情,至今深存中非人民心中。新中国成立后,中非患难与共,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

在非洲国家民族独立解放、建设国家的困难时刻,中国给予最强臂膀;在中国加入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关键时刻,非洲兄弟力挺中国。

?????????.png

中国援建坦赞铁路。资料图

非洲人说,“中国在非洲有两大知名品牌,一个是毛主席,他帮助非洲人民站了起来;一个是袁隆平院士,解决了非洲人民的吃饭问题。”两位中国人点燃非洲希望之火,让他们独立自信走向未来。

2019年,国家级的中非经贸博览会长期落户湖南,第一届博览会6月27日在长沙召开。如同唐朝“黑石号”号隔空再续前缘,没有抵达港口的货船,终于在1200多年后连通湖南与非洲。沉船上长沙窑的凄美诗篇“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有了最圆满的结局。

其实,现代化的湘非合作,已随“一带一路”遍地开花。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中建五局、交水建、水电八局等湘企抱团出海,成为非洲农业、交通、能源、矿产项目的集成军、王牌师;而一群湖南青年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为名,打造出非洲第一电商平台。

??????????.jpg

交水建在刚果助建水泥厂。

湖南农业、湖南制造、湖南电商在非洲书写潇湘诗篇。敢想敢做、敢拼敢闯的湖南人,输出产品和技术,更输出精进奋斗的中国精神。

随着长沙直飞内罗毕新航线开通,湘非定期航线不再空白。吃完一顿长沙夜宵,12小时后享用肯尼亚早餐,古代丝路数月的航程,将浓缩在两餐饭之间。这不是幻觉,而是历史的跨越,文明的进步,更是新世纪奏响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绚丽华章。

文/陈晓丹 音频编辑:曾慧 朗读:邱韵

来源:红网

作者:陈晓丹

编辑:闵美颖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2019/05/30/556391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