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某贫困县,规定每份扶贫手册不能有填写错误,涂改的地方不能超过两处。今年上半年,在一次扶贫检查中,发现一份扶贫手册中有两处标点符号错误,随后,填写资料的驻村干部登上“黑榜”被全县通报,还被扣了一年的绩效奖励。……今年下半年,西南省份一位市领导到村里调研脱贫攻坚工作,进贫困户家中调研时,发现一位驻村扶贫干部正盯着手机看,调研结束时,发现这位干部又在看手机。市领导顿时大发雷霆,批评驻村干部不将领导调研当回事,不好好配合,转身“建议”县里给这位干部处分。(11月30日《新华每日电讯》)
市领导都“建议”处分了,这位驻村干部被处分那是板上钉钉,肯定免不了!不追求超额完成“建议”的处分任务,已经很不错了,能为下属去同上司据理力争者,实在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被处分者的冤屈是显而易见的。陪领导时“盯着手机看”、“又在看手机”是有些欠妥,引得领导感觉被怠慢而“大发雷霆”更是不妙,但总算没有妨碍领导的“调研”正事。处分不依据规章,而是遵循领导“雷霆”后的“建议”,被处分者能不觉得无奈和委屈吗?至于驻村干部因扶贫手册中两处标点错误上“黑榜”,而且还扣了一年的绩效奖励,那更有点拣软柿子捏的味道了。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很辛苦,他们要面对具体问题、面对百姓疾苦。许多时候,他们承担的责任与赋予的权力不相称,面对贪功揽权诿过的上级就更难了。关怀爱护和体贴基层干部,也是在保护执政基础。如果理想信念等大是大非方面出现严重问题,如果有严重违法违纪现象,自当严惩不贷,这没得说。若是一本手册上一两个标点符号用错或者陪同领导调研看看手机,大可不必上纲上线处分,提醒一下也就行了。想想自己读书之时,还能标点都不错一个次次百分?己所不及,又何必要苛求于人呢?
官大一级压死人是封建陋规。党员领导干部虽有分工和职权差异,但彼此是同志,人格完全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权不能任性,权力必须关在制度的笼子中,否则贻害无穷。颐指气使、盛气凌人对待同志尤其是下属更要不得,那是不懂团结人、毫无领导艺术、官品人品低劣的表现。“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天道人心、轻慢不得。不能因为职位高一点就高高在上,一点点不满意就敏感地认为别人在有意冒犯并打击报复。“宰相肚里能撑船”,小肚鸡肠的人毕竟格局太小,成就不了事业。
要警惕滥问责伤了基层干部的心。基层干部是真的不容易,他们待遇低、任务重、烦事多,又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直接受害者。他们绝大多数任劳任怨,弦已经绷得够紧了,有太多风箱之鼠的烦恼,就不要对他们过分挑剔,使他们诚惶诚恐、动辄得咎了。问责是必须的,我们必须用好这个治理慵懒散的利器。但是,问责也要做到精准,滥问责会伤了基层干部的心,从而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还会助长一些人的官僚习气,不可不予以警惕。(衡阳县 龙水源)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龙水源
编辑:黄思哲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