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御敌长城,用生命谱写出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据统计,1921-1949年间,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湖南牺牲的革命烈士共20多万人,有名可查的英雄和烈士就有15万余人。他们用热血浇灌信仰,以牺牲铸就民族脊梁,让湖湘大地成为镌刻着英雄印记的红色沃土。
红网时刻新闻推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专栏,回望抗战岁月,缅怀湖湘英烈,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让英雄之光,照亮新时代的奋进征程。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洁 实习生 李昊杰 综合报道
陈纯一,湖南省新宁县人,22岁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骑兵科,由此开启戎马报国之路。他先后投身国民革命军东征陈炯明、北伐吴佩孚等战役,凭借英勇善战和卓越指挥才能,从基层军官逐步晋升至中校团长。1932年淞沪会战中因战功卓著,升任上校团长;1937年南口战役、1938年台儿庄战役期间,担任第13军第4师第23骑兵团团长。
1932年,淞沪会战爆发,陈纯一所在的第5军在张治中指挥下,驰援蒋光鼐、蔡廷锴率领的第19路军。全军将士立下“不灭倭寇、誓不生还”的铿锵誓言,在上海江湾、庙行一带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
面对日军重兵进攻和飞机大炮的轮番轰炸,陈纯一与战友们浴血奋战三天三夜,成功歼灭日军3000余人,取得庙行大捷。这场持续36天的淞沪抗战,中国守军以血肉之躯顽强阻挡装备精良的侵华日军,彻底打破了其“一个月内占领上海”的狂妄企图,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1937年8月,南口战役打响,第13军正面御敌,陈纯一率第23骑兵团负责右翼防守。他用兵灵活机动,巧设诱敌之计:先令部队以冷枪袭扰,并用石块佯攻,使骄横的日军误以为守军弹药匮乏,随即下令猛攻。待日军进入伏击圈,陈纯一一声令下,轻重武器齐发,继以手榴弹猛烈轰炸,趁硝烟弥漫之际亲率骑兵冲入敌群展开白刃战,一举全歼日寇一个中队,缴获指挥刀、望远镜等一批战利品。此役异常惨烈,守军仅凭步枪、手榴弹和大刀多次击退敌人进攻,陈纯一在激战中被流弹击穿右膝盖骨,身负重伤。
1938年3月16日,台儿庄战役打响,峄县作为台儿庄西北的战略重镇,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陈纯一奉命率第23骑兵团镇守此地,面对配备山炮中队、野炮中队和轻装甲车中队的5000余名日军,他沉着应战。日军首日便以排炮狂轰,将峄县城墙轰塌多处,陈纯一指挥部队隐蔽埋伏,待敌人逼近后以机枪封锁缺口,突然开火反击,有效阻滞了日军攻势。
血战至第三天,双方伤亡均极为惨重,第23团已有两名营长壮烈牺牲。陈纯一为激励士气,亲自登上城墙指挥作战。下午时分,一颗炮弹在其附近爆炸,弹片致其胸腹多处重伤,肠子从腹腔流出。他强忍剧痛用手将肠子塞回腹内,在卫生员用绷带紧急包扎后,拒绝撤离阵地,继续指挥战斗,终因失血过多昏倒。警卫员冒死将其背下火线送往医院抢救,却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年仅35岁。
牺牲前,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国难当头之际,吾人出力之时。此去前方,当固守国土,虽马革裹尸,亦所愿也。”这句誓言,最终以生命践行。
198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为永远铭记抗日英雄的不朽功勋,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2015年8月24日公布了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陈纯一的名字赫然在列。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李昊杰
编辑:张皎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