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这个尊老敬贤的传统节日里,红网时刻新闻联合省委老干部局推出《潇湘银辉》栏目,走近这些可敬可爱的集体与个人,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那份历经岁月长河不改的灼灼初心,那份退休不褪色的奉献担当。

南华大学原医学院院长苏琦教授。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黄舒婷 衡阳报道
“我要跟时间赛跑,争取再申报一个湖南省科技进步奖,把胃癌的研究推进到新的阶段。”说这话的,是已80岁高龄的南华大学原医学院院长苏琦教授。
退休12年,他非但没有安享晚年,反而开启了另一段科研冲刺——发表论文92篇,获得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次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位与时间赛跑的老人,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医者仁心、师者匠心”。
从赤脚医生到科研先锋的执着追求
1968年,苏琦从湖南医学院毕业,背上药箱投身农村医疗事业,成为宁远县农村的一名赤脚医生。四年的基层行医经历,让他深切体会到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坚定了他用科学战胜疾病的决心。
1972年,苏琦被调到衡阳医科专科学校任专职教师,从此与病理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年轻时,他多次放弃出国深造和前往一线城市工作的机会,始终坚守着一个信念:“祖国和人民培养了我,衡阳医学院对我有知遇之恩,我要潜心教学科研,回报祖国和人民的培养。”
在科研道路上,苏琦始终秉持着严谨求实的态度。他曾指导一名研究生,发现对方为了让结果更“漂亮”而删除了几份阴性样本。他郑重地告诫学生:“科研要实事求是,阴性数据同样重要。”这位学生后来重新补做实验,并成长为国内著名的病理学家。
退休不退志的科研人生
2012年底,苏琦正式退休。许多人劝他享享清福,但他却选择继续坚守科研一线。
退休生活并不轻松——他身患糖尿病,视网膜血管增生导致右眼失去功能。然而,每天清晨,他依然准时出现在实验室,查资料、做实验、写论文、报课题,心无旁骛地沉浸在科研的世界。“我能看一天,就多做一天。”面对家人的担忧,他这样回答。
令人惊叹的是,退休12年来,苏琦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2篇(SCI收录21篇),于2013年、2019年获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70岁、74岁高龄荣获2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还高度重视学科与实验室建设,在他的精心指导下,湖南省胃癌研究中心、湖南省肿瘤细胞与分子病理学重点实验室、湖南省胃癌防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相继获批成立。
苏琦耕耘教坛五十余载,培养了大批杰出医学人才。“做学问要认真,做人要真诚。”这是苏琦常对学生说的话。一位学生曾在外地医院遇到疑难病例,半夜给苏琦发信息求助。看到后,他立刻回复了详细分析。第二天,学生感动地说:“老师不仅是导师,更是靠山。”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传承
退休后,苏琦以更高境界、更深情怀指导学生和青年老师。在他的教导下,许多人已成为博导、硕导、主任医师或学科骨干。
最近,他的学生们主办了“2025年病理学衡山论坛”,众多学生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各地回到母校参会并祝贺他80岁寿辰。看着学生们接过接力棒、继续探索未知的领域,苏琦深感欣慰:“教育的意义,就是让知识和精神薪火相传、继往开来。”
重阳节之际,苏琦寄语:“人生易老,事业当续;韶光易逝,更当努力进取。能为国家的医学事业多添一分力量,就是我此生最大的幸福。”
科研没有年龄的界限,奉献没有退休的止点。这位八旬教授依然在科研道路上奔跑,用行动诠释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精神。
来源:红网
作者:黄舒婷
编辑:张皎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