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训之后,“新农人”的考题才真正开始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编辑:黄舒婷 2025-10-22 16:04:18
时刻新闻
—分享—

IMG_4992.jpg

2025年湖南省数字乡村建设暨网信新农人行动专题培训班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洁 溆浦报道

10月21日,2025年湖南省数字乡村建设暨网信新农人行动专题培训班在湖南溆浦正式开班,吸引了150名来自乡镇村委、农企合作社、自媒体和返乡创业群体的“新农人”。

省委网信办为何将2025年网信新农人行动的首场培训放在溆浦?

答案,或许就写在溆浦本地的实践中。

这里拥有像水东镇标东垅村这样一个将数字技术融入党建、治理、产业,并让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的鲜活样板。

而这场培训的独特价值,不仅在于课堂上传授了什么,更在于它如何点燃基层骨干内心的数字星火,并为他们提供一份可观、可感、可复制的“实践指南”。

一堂课,一场思维的“播种”

培训的课程设置,精准聚焦数字乡村实践中的核心需求。湖南农业大学明承瀚教授的《数字赋能洞见乡村未来》,旨在为学员构建一套理解数字乡村的底层逻辑,将数据转化为洞察乡村肌理的“显微镜”和发展规划的“导航仪”。

随后,蔺薛菲教授的《智能生成与特色农产品开发》则直指市场端,聚焦如何运用AI工具为农产品进行“价值塑造”,完成从“土特产”到“品牌商品”的关键一跃。这两堂课程,形成了一场从认知革新到实战应用的“思维拉练”,其目标是为基层骨干植入数字化的“思维操作系统”。

微信图片_20251022170140_145_139.png

学员们在标东垅村向直播达人学习。

一个村,一份可触摸的“答案”

理论的疑问,需要在田野中寻找答案。

下午,培训班全员前往水东镇标东垅村进行现场学习。这里,正是数字乡村建设最生动的“课堂作业”。

在这个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的村庄,数字技术褪去了高冷的外衣,变成了精准解决问题的“新工具”。“线上党支部”有效连接流动党员,社保、医保、优待证、残疾人证等“上门代办”服务温情填补“数字鸿沟”,“抖音带货”直接助力农产品出村。

标东垅村的实践,没有高深莫测的技术堆砌,其核心秘诀在于“什么好用就用什么”的务实主义,为全省同类乡村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溆浦经验”。

一条路,一场静悄悄的“进化”

2025年,既是《湖南省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收官之年,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此次培训的启动,绝非偶然。它既是对过去两年实践成果的一次系统性“复盘”,更是面向未来,为全省数字乡村建设规模化推进进行“人才预热”与“模式打磨”。

其战略意图已然清晰:不再满足于打造零散的“样板间”,而是要培育一片能够孕育内生动力的“沃土”。

当这群带着溆浦经验与数字思维的“新农人”返回家乡,这场培训的真正价值才开始真正显现。数字乡村的宏大叙事,终将在这无数个扎根乡土的微观实践中徐徐展开。一份关于数字技术如何在山野乡间落地生长的实践课题,已经交到了每一位新农人手中。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编辑:黄舒婷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646954/66/1537158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