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供销服务车正在配送农资。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洁 通讯员 胡大勇 长沙报道
在湘北慈利县的山间道路上,一支喷绘着崭新标识的流动供销服务车队正整装待发,驶向全县各个乡镇村落。这支由30多辆车组成的车队承载着“为农、务农、姓农”的初心,将新时代的“流动+智慧”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成为慈利乡村一道持续流动的风景线。
上门收购:土特产变成“真金白银”
在零溪镇百寿村,一辆流动供销服务车缓缓驶入李大爷家院子。工作人员熟练地搬下磅秤、湿度计、包装袋等设备,对他家的玉米进行现场检验。不到半小时,1790公斤玉米经过严格检验后装车,随即通过微信支付将货款实时转到李大爷账户。
“现在供销社的车子开到家门口收购,我再也不愁东西卖不出去了!”李大爷看着手机上的到账提示,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为满足不同农产品的流通需求,慈利县供销社专门配置了10台冷链车,并配备移动货架、地磅、支付终端等设备,每日穿梭于各个村落之间,收购农户的米油、蔬菜、瓜果等农产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正在推进的“一村一品一主播”计划让服务车化身移动直播间,带着主播深入种植基地和农户家中开展实地直播。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培训4000多名新农人,通过100多场农产品直播,成功让张家界莓茶、腊肉等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智慧物流:打通城乡双向流通“快车道”
在慈利县乡村三级智慧物流体系项目建设现场,总投资1.8亿元的工程正加速推进。目前已完成14000平方米仓库和2200立方米冷藏冷冻库建设,建成后将成为集统仓统配、智能分拣、冷链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枢纽。预计项目运营后,配送时效将提升300%,物流成本降低40%,年承载农产品、工业品流通量超过7000万元。
如今,25个乡镇基层服务社、344个村级服务点星罗棋布,2个乡村振兴馆和2个省外展馆(南京馆、北京馆)相继建成,7条智慧物流线路贯通城乡,使双向流通更加快捷高效。这一体系每年累计采购农产品超过150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100多万元,有效助力慈利“土特产”飞出深山。
农资下乡:精准服务到田间地头
在东岳观镇江西村,养猪大户单绪凡的养殖场里,流动供销服务车的到来及时解了燃眉之急。“600多头生猪每天都要吃饲料,你们的准时配送真是帮了大忙!”
自2023年起,慈利县供销社围绕生猪产业组建百万头生猪产业联盟,通过流动服务车为养殖大户提供饲料等物资配送服务,年配送量达3000多吨。与此同时,供销社联合金融机构为产业注入1800万元信贷资金,已为全县380户生猪养殖户提供1100万元信贷支持,有效缓解了养殖户的资金压力。
针对偏远山区群众购买农资不便的实际情况,流动服务车还承担起配送种子、化肥到户的任务,年销售农资2000吨。每辆车都配备专业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用肥、用药及病虫害防治指导,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服务保障。
再生资源回收:守护乡村绿水青山
在通津铺镇苗山村,流动服务车工作人员熟悉的招呼声响起,村民们纷纷将家中的废旧物资搬出来交售。“有了上门回收服务,不仅环境变好了,还能增加一点收入。”张奶奶一边说着,一边将整理好的废纸、塑料等物品交给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分拣。
自2024年起,慈利县供销社大力推进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项目及乡村网络体系建设,现已建成1个绿色分拣中心、6个乡镇中转站、223个村级回收点,配备18辆专业回收车每日巡回服务。
目前,该体系已覆盖全县26个乡镇300多个行政村,实现废旧物资“变废为宝”,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有力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
作为这一创新模式运营主体的湖南惠民供销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先后获评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全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并成为慈利县的重要纳税企业。
如今,这些流动服务车每日穿行在慈利的乡间小路,犹如一条条紧密的连接纽带,一边牵动着田间地头的期盼,一边系着供销服务的真诚。它们不仅将便利和实惠送进千家万户,更将切实的服务温暖送入群众心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供销社的责任与担当,让供销社这块“金字招牌”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的光彩。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胡大勇
编辑:张皎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