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八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为何再次花落长沙?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编辑:刘娜 2025-05-08 16:49:22
时刻新闻
—分享—

DJI_0047.JPG

双拥主题一江两岸灯光秀。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洁 长沙报道

一座城市如何连续八次摘得国家级荣誉?

在竞争激烈的全国双拥模范城评选中,又是什么让长沙脱颖而出?

2025年4月23日,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京召开,长沙市凭借深厚的军民情谊与扎实的双拥工作,第八次捧回 “全国双拥模范城” 的金字招牌,续写着这座红色热土上的双拥新篇章。

制度筑基:构建双拥工作的“四梁八柱”

作为连续八次获此殊荣的省会城市,长沙的首要经验在于将双拥工作纳入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

长沙市委、市政府成立由党政“一把手”挂帅的双拥工作议事协调机构小组,坚持召开党委议军会、军政座谈会、双拥工作会等会议研究决策重大问题,特别是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确保“一把手工程”落地有声。在“十四五”期间,“军人友好型城市”更是被明确写入发展目标,为双拥工作锚定方向。

制度效能更体现在工作架构创新上。全市保留“双拥”机构单独建制并实行军地合署办公,1831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织就“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服务网络,这种“军地同频、上下贯通” 的立体化架构,让双拥工作的 “最后一公里” 畅通无阻,使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生动实践扎根城市肌理、融入基层治理。

精准服务:破解军人“急难愁盼”的民生工程

在长沙,拥军优属早已超越传统慰问范畴,形成覆盖“服役-退役-优抚”全周期的服务链条。

185条优待事项清单中,既有车站、医院“军人优先”通道等基础保障,更有教育医疗等“硬核”政策:近四年,2000余名军人子女通过教育优待政策进入优质学校;1200万元立功奖励金、200万元现役军人困难家庭专项帮扶资金,构建起立体化的军人保障网。

就业安置领域,“阳光安置”品牌成效显著:四年间2700余名退役军人、280余名随军家属实现高质量安置,安置率和满意度稳居全省首位。通过“荣光行动”多途径促进军人军属就业创业,仅2024年就达成就业意向2000余人,提高随军军属未就业生活补助标准,四年共计发放补贴1400万元,切实解决现役军人的后顾之忧,成为留住军心的“暖心工程”。

这些政策的叠加效应,让驻长部队官兵获得感持续提升,形成“服役在长沙、安心守国门”的正向循环。

双向奔赴:在实战中淬炼军民共同体意识

每逢重大考验,驻长部队总会第一时间响应:汛期来临,驻长官兵闻令而动,清堤扫障、处置管涌,用血肉之躯筑牢“安全堤坝”;武警官兵顺利完成一项项重大任务,当好城市平安的“守护者”;部队医院赴偏远县城开展巡诊、义诊、医疗传帮带活动,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百姓“家门口”。

这种“战时为军、平时为民”的互动,同样体现在乡村振兴主战场。

驻长部队和广大官兵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等中心工作,积极参与定点帮扶、驻村联点、捐资助学、等民生服务,将双拥工作延伸至民生最末端。当部队参与定点帮扶、驻村联点成为常态,军政军民关系从“节日走访”升华为“发展共建”,形成“城市支持军队、军队服务城市”的良性互动。

文化浸润:让双拥成为城市精神的集体认同

在五一广场地铁站,“强军号”“群星号”双拥主题专列穿城而过,车厢内长沙舰共建故事、双拥模范事迹成为流动的教育课堂;国防科大周边,109家商家组成“双拥联盟门店”,军人及“三属”可享折扣优惠、优先服务等专属优待,让尊崇军人成为商圈共识。

为了尊崇英烈,加强双拥氛围,长沙每年都会举行“湖南省暨长沙市烈士纪念日向英雄烈士敬献花篮仪式”。同时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烈士纪念设施管理维护,搭建英烈云祭扫平台,方便群众缅怀英烈。从“潮起湘江·致敬最可爱的人”地铁打卡活动到“八一”期间开展“最长沙的祝福,送给最可爱的人”赠奶茶活动,双拥元素正以更鲜活的方式融入市民生活,形成“人人参与双拥、人人支持双拥”的社会氛围。

从1997年首次获评到2025年连续第8次获此殊荣,长沙的双拥实践印证了一个真理:当制度保障与情感认同形成共振,当政策温度与民生厚度深度融合,军民团结便拥有了最坚实的根基。

这座城市用多年的持续耕耘证明,双拥不是单向付出,而是军政军民共同书写的双向奔赴。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编辑:刘娜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646949/90/1493975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