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及中非经贸合作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厅举行。
红网时刻新闻5月21日讯(记者 陈彦兵)目前,湖南省14个市州与28个非洲国家建立对口合作机制,湖南与非洲开展合作的协同网络已初步成型。
5月21日上午,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及中非经贸合作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厅举行。
2024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总体方案》。湖南立足先行区战略定位,着力打造中非经贸合作服务体系,培育中非贸易、投资、金融合作新模式,不断健全对非经贸合作的长效交流机制,着力打造地方对非经贸合作高地。
在推进机制方面,央地共促中非经贸合作成为了广泛共识。湖南会同商务部等部委建立先行区建设会商机制,去年首次召开了部省会商会议。出台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湖南省落实中非“十大伙伴行动”实施方案,各项举措正在有序推进。
在服务体系方面,探索了一系列中非经贸合作的新路径。湖南出台《高质量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若干政策措施》,设立中非经贸深度合作服务基金,针对准入、汇兑、贸易便利化、投融资、标准及规则等中非各方关注的难点堵点提出解决方案。全国首创“非洲输华食品准入预评估制度”,在海关总署的大力支持下,推动几内亚比绍腰果、马达加斯加羊肉等产品获得输华准入。率先启动对非新型易货贸易试点,探索“海外仓+FTN账户+本币结算”交易模式。设立检验检测、标准合作、国际仲裁等服务平台,湖南与非洲的经贸合作正向宽领域、深层次推进。
在模式创新方面,促成更多“小而美、惠民生”项目落地非洲。湖南在16个非洲国家启动40多个产业项目,打造产贸联动、投贸联动、物贸联动示范项目。比如在科特迪瓦的橡胶加工项目,带动了当地3.5万胶农创收。比如在赞比亚的微电网项目,为高能耗企业提供了绿色解决方案。
在品牌培育方面,助力非洲中小企业更好进入中国市场。启动“非洲品牌仓”项目,120余款非洲品牌产品陆续进驻各大商城,蜂蜜、花生、大豆、水果等实现稳定进口。“非洲百店千品上平台”投入运营。还举办了非洲好物电商系列活动。
下一步,湖南将围绕互联互通、产能合作、金融服务等对非合作重点方向持续探索创新,以先行先试促进规则衔接,以深度协同带动全产业链合作,为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更强动能。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编辑:黄舒婷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