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大华教授在给病人问诊。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香枝 长沙报道
清晨七点半,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的诊室走廊已排起长队。诊室内,常务副院长伍大华早已伏案工作,用她三十余年的医学积淀与赤诚之心,为每一位患者点亮希望之灯。
从张家界市慈利县走出来的中医世家传人,到国家中医优势专科(脑病科)负责人、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脑病科)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结合临床心脑血管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伍大华以科研创新为剑、以仁心仁术为盾,在医学领域书写着新时代女性的担当与温度。
家学浸润:传承岐黄薪火,扎根杏林初心
1967年3月,伍大华出生于湖南省慈利县一个中医世家。祖母是当地备受敬仰的郎中,凭借祖传良方治愈无数乡邻,幼年的她常跟随祖母穿行于青石板巷,目睹银针草药化解病痛的神奇,更铭记“医者当以济世为先”的家训。这份浸润血脉的中医情结,让她自幼立下悬壶济世之志。
1986年,伍大华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中医学院(现湖南中医药大学),沉浸于《黄帝内经》《伤寒论》的智慧海洋。1991年,她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怀揣“用中医守护生命”的理想,扎根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从住院医师到医学博士,从普通医者到国家重点专科带头人,她将青春岁月镌刻在临床一线,用34年光阴诠释了“大医精诚”的深刻内涵。
科研创新:深耕脑病防治,破译生命密码
“中医药的现代化不是抛弃传统,而是用科学语言诠释千年智慧。”作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脑病科)负责人、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脑病科)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结合临床心脑血管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伍大华教授深耕脑病领域三十四载,主攻中风病、痴呆、头痛等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研究。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国家级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主编或副主编《国医大师刘祖贻》《医务人员“三基”训练指南基本知识·中医分册》等专著9部,获省部级、厅局级等科研奖励10余项。
面对血管性痴呆这一世界性难题,她创新性提出“补肾活血为基、分阴阳论治为总”的痴呆辨治思路,并提出“神经血管单元线粒体自噬调控”理论,揭示中医药干预脑功能修复的分子机制,形成科技成果“基于‘乙癸同源’辨治脑病的创新研究与推广运用”获202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2年湖南省中医药科技奖一等奖(第1完成人)、科技成果“基于肾虚血瘀理论的VD诊疗体系构建及补肾活血对其神经元保护研究”获2020年湖南省中医药科技奖二等奖(第1完成人)。其团队研发的“滋肾益智丸”通过省级成果鉴定,成为血管性痴呆防治推荐方案,惠及全国20余万患者。2024年,她牵头构建的“急救-康复-预防”一体化诊疗体系,并牵头制定了省级团体标准《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等。
作为湖南省“十四五”中医药脑病学科带头人,她推动成立湖南省中风病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立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标准12项,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80余名。她常说:“科研的终点不在实验室,而在患者的康复笑容里。”
医疗实践:以生命温暖生命,书写医患情深
“医生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都是一味良药。”在伍大华的诊室里,医术与仁心始终交织。一位因家庭变故濒临崩溃的六旬患者,倾诉儿子失联、丈夫患癌的绝望时泪如雨下。伍大华轻握她的手柔声安慰:“您比想象中更坚强,孩子们需要您,日子一定会好起来。”随后,她不仅开具安神解郁的中药方剂,更联系社工团队为其提供心理疏导。患者含泪道谢:“您的话让我心里透进了光。”
患者家属为伍大华教授送上锦旗。
2024年12月的一个周日,患者李大哥突发失忆,家属辗转联系到伍大华教授。她立即加号接诊,凭借丰富经验判断为急性脑梗,启动绿色通道完成检查。面对患者“开点药就行”的抵触,她以“脑梗复发可能导致瘫痪”的实例耐心劝说,最终说服其住院治疗。主管医生蒋军林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联合中药活血通络方案,仅一周便使患者康复出院。“多亏伍教授当机立断,救了我们这个家!”家属送上锦旗时感慨万千。
管理革新:构建高效体系,赋能基层医疗
作为分管科研、教学、医疗的常务副院长,伍大华教授以“强学科、惠民生”为目标,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她主导的医联体建设项目,与长沙葆善堂中医门诊部等基层机构深度合作,累计培训基层医师800余人次,让优质中医药服务走进社区。
在急诊体系建设中,她创新性打造“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整合心血管、神经内科等多学科资源,使心梗患者从入院到血管开通仅需35分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针对脑病诊疗难点,她牵头建立“脑病重点研究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社区健康网络”三级联动平台,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2024年,医院脑病科门诊量同比增长30%,区域外患者占比超40%,成为中南地区脑病诊疗高地。
作为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她构建“临床-科研-人文”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带教的12名博士毕业生中,6人已成为三甲医院学科骨干。她常告诫学生:“医学的传承不仅靠技术,更靠仁心的传递。”
社会担当:巾帼逆行,守护万家灯火
作为中华民族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副会长、湖南省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她多次赴湘西、怀化等偏远地区义诊,推动“中风识别口诀”进社区,让基层群众掌握“黄金救治3小时”自救技能。
在公益领域,她发起“脑健康关爱计划”,为5000余名低收入人群提供免费筛查;带领团队编写《家庭预防中风100招》,惠及10万余家庭。面对荣誉,她始终谦逊:“医者的价值,在于让更多生命重获尊严。”
“女性的时间管理不是简单的分配,而是让每一分钟都充满意义。”伍大华教授在谈及女性如何高效工作时,分享了自己的“三线平衡法”:临床、科研、管理三条主线交织,家庭、社会责任作为底色,通过“碎片时间整合”和“角色切换艺术”实现高效运转。她常对年轻女医生说:“事业与家庭不是对立面,而是相互滋养的关系。当你在事业上取得成就时,家庭也会因你的努力而更加和谐。”
她特别强调女性在精神心理疾病诊疗中的天然优势。“女性的共情力和细腻观察力,让我们更容易捕捉患者的心理变化。”
从张家界小镇到医学殿堂,从中医世家的传承者到中西医结合的开拓者,伍大华教授用仁心仁术诠释着新时代医务女性的风采。
在三月的暖暖春光里,这位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无数医者前行的道路,也向世界证明:当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交融,当女性力量与医者情怀共鸣,必将谱写守护生命的壮美诗篇。
来源:红网
作者:李香枝
编辑:张皎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