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坪田村的“守望者”:湖南省供销社对口支援工作队的驻村答卷

来源:红网 作者: 邵佳丽 周莉 戴煜 蒋云鹏 编辑:丁斯斯 2025-09-30 21:58:36
时刻新闻
—分享—

wechat_2025-09-30_171124_936.png

郴州市资兴市八面山瑶族乡坪田村现状。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邵佳丽 通讯员 周莉 戴煜 蒋云鹏 郴州报道

今年10月上旬,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驻八面山瑶族乡坪田村对口支援工作队,将正式从“驻村”转向“联村”。距离2024年郴州资兴“7·27”特大洪灾已过去一年多,坪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搬迁任务以及产业帮扶项目都已达到转段基本要求。

在转段之际,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周晓理前往坪田村实地调研,强调支援工作虽有期限,但工作队须留下“好形象、好口碑、好作风”,让支援成效长期延续,留下“带不走的队伍”。

回顾这一年多时间,在对口支援工作队的帮助下,坪田村走过了一条从抢险救急到重建振兴的蜕变之路。省社对口支援工作队也坦言,灾后重建是一场“马拉松”,需要持续的关注和投入,我们要做到的不仅是建桥修路,更是帮助村民重建信心。

灾后紧急驰援:从“应急抢险”到“通路安民”

2024年8月7日,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徐卫带领第一批工作队员紧急驰援,踏着泥泞进驻坪田。洪灾过后,村庄面目全非:11个村民小组全部断水断电,12公里通村公路受阻,4座桥梁被毁,144户房屋不同程度受损,近千亩良田被泥沙掩埋。

面对严峻的抢险形势,工作队协同地方政府,紧扣“保基本、保民生、保安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72小时内,协调4台挖掘机昼夜施工,打通通村通组公路41公里;10天内完成全村清淤,恢复水电;累计转移安置群众128户289人,确保受灾群众无一遗漏。

0d64563be8744554e7e402b5228292ee.jpg

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对口支援工作队协调挖掘机昼夜施工,重建损毁桥梁。

桥梁,是村庄的血脉。新黄家组的机耕桥是村民出行的唯一通道。洪水过后,村民一度要蹚水过河,拄木棍、穿套鞋,步步惊心。重建过程也几经波折:涵管被冲走、雨水干扰施工、土方冲塌堵塞风险不断……工作队紧盯进度,调度挖机清淤保畅,终于在主汛期前建成新桥。

随着重建工作持续推进,今年,工作队已完成3座损毁桥梁重建,修复18公里道路、162米组级公路上边坡塌方清理、15公里林区道路,全面打通村庄交通脉络。水利设施得到系统性修复,5585米水渠使300亩农田恢复灌溉,新建的拦河坝在汛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整个2025年汛期,坪田村不仅实现了人员零伤亡、设施零损毁的目标,重建的基础设施也经受住了实战考验。

wechat_2025-09-30_172102_576.png

坪田村水利设施得到修复。

重建背后的温度:从“忧心”到“安心”

灾后重建,不仅是砖瓦的重砌,更是人心的重建。工作队员通过多次深入走访群众,暖心听民意、热心解民忧,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氛围。

26户全倒房,19户严重受损,99户需要维修——这份沉甸甸的清单,成为工作队长达半年多的工作重点。

最棘手的是村民周作颖的安置问题。这位倔强的老人执意要住进未验收的房屋,工作队三次上门沟通,最终联合住建部门现场鉴定,拿出让老人安心的方案。

“政策是硬的,但执行要有温度。”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张军叮嘱工作队,灾后重建要把握好“力度”与“温度”的平衡点。面对144户受损房屋,工作队坚持“一户一策”,精准区分全倒房、严重受损房和一般受损房,分类施策。

据工作队介绍,村里26户全倒房家庭获得专项资金支持,19户严重受损户通过加固或搬迁实现安居,99户一般受损户得到技术和资金帮扶。安置点不仅配套污水管网、文化广场,还同步解决就业与子女入学问题,村民对此齐点赞。

2025年汛期,暴雨再临。队员周莉连夜核对避险名单,戴煜挨家挨户接送群众转移,蒋云鹏每日巡查河道水位,村民们也从“要我转”变为“我要转”。目前,全村第一批58户安置群众已全部迁入新居,第二批安置申报正在推进。

村庄的“造血”之路:从“驻村帮扶”到“自主振兴”

重建不是复原,而是升级。在完成应急抢险和基础重建后,工作队将重心转向产业培育与机制建设,短期重建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着力构建可持续的乡村治理体系。

一方面,健全防灾减灾机制,编制46处地质灾害点应急预案,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巡查责任人和转移路线;另一方面,强化资金监管与政策衔接,累计争取省级专项资金473万元、社会资源1000余万元,全部精准投向基建与产业。

wechat_2025-09-30_172220_633.png

坪田村受损耕地得复耕。

围绕坪田村1187亩耕地和9200亩林地资源,工作队系统推进产业布局:875亩受损耕地得到了最快速度的复耕,220户农户获得了油菜补种的收益,150KW光伏电站即将并网,预计年增收可达10万元。

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优势,当地农机合作社入股供销社,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冷链仓储项目目前已初步建成,将解决农产品储存难题。2025年上半年,村农产品产量反超灾前15%,20户农户年均增收3万元。

微信图片_20250930230254_175_25.jpg

冷链仓储项目已初步建成。

b12203be039f0c434a610d247199c873.jpg

坪田村新建“振兴桥”。

新建的“振兴桥”、连片的光伏板、畅通的产业路,成为重建成效的直观体现。而更深层的改变,在于村庄抗灾能力的提升、产业体系的重构、治理机制的优化。2024年,坪田村党组织也成功获评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桥通了,心暖了,村强了......这座满目苍夷的村庄焕发出新生。对口支援工作队表示,联村后将继续围绕未完工项目攻坚、产业提质、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推动坪田从“重建”向“振兴”升级。

来源:红网

作者: 邵佳丽 周莉 戴煜 蒋云鹏

编辑:丁斯斯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646943/74/1532753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