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9月25日讯(记者 李璐 实习生 刘兴)近日,由湖南省科学技术馆承办的“馆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提升”培训班在长沙正式启动。
本次培训以“基于科技馆科普资源的科学实践活动设计”为主题,面向湖南、广东、广西三省(区)的小学及初中科学教师、科技馆辅导员等100余人开展为期一周的专题研修,旨在推动科技馆资源与中小学科学教育深度融合,助力科学教师跨学科实践能力提升。
当前,我国正加快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面对从“知识灌输”向“素养培育”的教育理念转变,科技馆必须成为连接学校、家庭与社会的重要桥梁。
为系统赋能科学实践活动,湖南省科技馆正着力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科艺体协同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三大平台。据悉,通过整合展品、专家、课程等资源,科技馆推动形成“课本知识→场馆实践→家庭延伸”的教育闭环;投资1.2亿元改造主题展厅、建设实训基地,开展科技艺术展、无人机挑战赛等活动,实现“五育融合”;同时打造“问问”IP,联合媒体、高校、企业推动前沿科技资源科普化,形成“公益+市场”良性循环。
本次培训课程设置突出“政策解读—理念革新—实践操作—成果转化”四大模块,组织参训教师深入湖南省科技馆展厅、“湖南低空经济集团展厅”“阿凡达星球人工智能科普基地”等现场教学点,开展实地调研与共创设计。培训还设置成果汇报环节,由专家点评指导,推动优秀方案与学校课程、科技馆活动对接转化。
来自长沙市雨花区枫树山小学的科学组长李萍表示:“非常荣幸参加本次培训,我校曾在省科技馆举办的科技节活动中深受启发。希望通过这次学习,更好地将AI等新技术融入科学教育,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
湖南省科学技术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培训紧紧围绕“为何推进、提供什么、如何落地”三个关键问题展开,不仅是落实国家“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科技馆从“提供参观服务”向“提供教育解决方案”转型的重要实践。本次培训是湖南省科技馆践行科普惠民、服务教育转型的实质性行动,通过跨省联动、角色混编、场景融合的方式,不仅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设计与资源整合能力,也为构建协同育人的科学教育生态积累了宝贵经验。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刘兴
编辑:刘娜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