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2025年国家水稻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观摩会开幕式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9月16日讯(记者 陈彦兵 实习生 武千惠)9月16日,金秋时节,稻浪飘香。在全国秋粮丰收在望的关键时节,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全国农技中心)主办的“国家水稻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观摩活动暨品种试验培训班”16日在湖南长沙开幕。
上午9时,在隆平稻作公园举行了活动开幕式。全国农技中心党委书记张晔、中国工程院院士柏连阳、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马艳青、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许靖波等领导、专家,与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种业管理机构、品种试验组织单位、国家水稻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等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水稻种业的“大检阅”。
张晔指出,去年全国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其中稻谷突破4000亿斤大关、占比近三成。今年夏粮减产,但早稻单产历史性突破400公斤台阶,湖南达411.5公斤、稳居全国第一,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据农情调度显示,今年我国秋粮面积13.2亿亩左右,比上年增加300多万亩,长势总体正常偏好,夺取全年粮食连增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
张晔强调,本次活动是落实种业振兴行动和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农作物品种全链条管理的若干措施》(“二十条新举措”)的重要举措,聚焦长江中下游水稻育种创新成果,集中展示了一批高产优质、抗逆广适、宜机化的水稻新品种。我国水稻种植面积达4.35亿亩,亩产477公斤,比全球平均高出约160公斤。本次集中展示的丰硕成果,正是我国水稻育种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的体现。
与会人员观摩展示品种。
开幕式最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柏连阳宣布本次国家水稻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观摩活动正式开幕。与会领导和代表随后移步展示田,进行现场观摩与深度交流。田畴间,各具特色的水稻品种长势喜人,穗粒饱满,展现了长江中下游水稻育种的生机与潜力。
下午的活动议程聚焦深度交流与能力提升。在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杨仕华、方福平,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徐建龙、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广州)分中心研究员徐振江等权威专家的引领下,参会代表围绕“我国水稻品种新变化与相关建议”“水稻产业形势与发展趋势”“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改良”“水稻品种DUS测试及EDV制度实施概况”等核心议题展开专题研讨与培训,旨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隆平稻作公园示范水稻田。
本次由全国农技中心精心组织的活动,不仅是一次新品种的集中展示评价,更是一次凝聚共识、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举措。它集中展示了长江中下游稻区在水稻育种创新领域的实力与成果,并通过强化核心展示评价,深化产学研协同,为推进水稻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
来源:红网
作者: 陈彦兵 武千惠
编辑:张皎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