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御敌长城,用生命谱写出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据统计,1921-1949年间,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湖南牺牲的革命烈士共20多万人,有名可查的英雄和烈士就有15万余人。他们用热血浇灌信仰,以牺牲铸就民族脊梁,让湖湘大地成为镌刻着英雄印记的红色沃土。
红网时刻新闻推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专栏,回望抗战岁月,缅怀湖湘英烈,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让英雄之光,照亮新时代的奋进征程。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洁 实习生 李昊杰 综合报道
王剑岳,湖南澧县人。1925年冬,目睹军阀割据、列强环伺的民族危局,王剑岳毅然投笔从戎,辗转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工兵科,在校期间精研兵法、成绩优异。1927年毕业后投身军旅,历任少尉区队长、中尉、上尉连长等职,1935年升任少校营长。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因战功逐步晋升,1944年任国民革命军第57军第8师少将副师长,成为抗日前线的重要指挥官。
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伤愈不久的王剑岳随部开赴江苏常州一带作为二线部队参战,积累了对日作战经验。1937年8月,他再次投身淞沪会战,在激战中奋勇督师、身先士卒,即使负伤仍坚守指挥岗位,以顽强斗志抗击日军进攻。伤愈后因战功升任中校团副,次年晋升上校团长,后奉命调往陕西、甘肃地区整训部队,将实战经验融入军事教育,为抗日前线培养骨干力量。
19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妄图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局危急。时任第8师副师长的王剑岳奉命率部驻守陕西省虢略、灵宝一线,抗御日本侵略军。6月1日,他亲率部队进攻陕州,次日攻克五原窑,初战告捷。但因友邻部队进击受阻,第8师陷入孤立突出态势,遭日军重兵猛攻,为避免更大伤亡,他果断指挥部队后撤,亲自殿后确保全师安全转移。
6月9日,王剑岳率部与日军展开拉锯战,反复争夺阵地两侧高地,战况惨烈,阵地屡失屡得。至10日凌晨,第8师奉命转移阵地,他沉着指挥全师撤退,在将防地移交第一〇六师三一七团之际,日军突然突破已移交的阵地,局势瞬间危急。
此时,已率残部撤至二线的王剑岳目睹险情,当即率100余名将士回身猛冲敌阵。战斗中,他左肩被日机炸伤,鲜血浸透军装,却仍持枪挺立,指挥官兵奋勇反击,成功迫敌后退,恢复阵地。但日军很快调集重兵发起第二次冲锋,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王剑岳誓死坚守,右肩被敌弹贯穿,依旧裹伤再战,以钢铁意志激励将士们与阵地共存亡。激战至最后,所部伤亡殆尽,王剑岳连中数弹,壮烈殉国,年仅38岁。1945年1月22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其英勇事迹,以慰忠魂。
2014年9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王剑岳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他的名字永远镌刻在民族英雄的丰碑之上。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李昊杰
编辑:刘娜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