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创在湖南丨守护大国粮仓的“湖南种子”:粮安科技以创新育种 助力端牢“中国饭碗”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李娟 刘兴 编辑:黄舒婷 2025-08-27 22:24:42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2025年湖南省(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们关注创新的“从0到1”,更关注价值的“从1到N”。红网时刻新闻推出“创在湖南”专题报道,深入实验室,探寻新技术背后的灵感火花与攻坚历程;走进生产线,记录创新成果跨越道道鸿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蝶变之旅;对话创业者,解码这条从创意到市场的全链路价值图谱,看“创业种子”如何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成长,感受三湘大地创新的磅礴脉动。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璐 通讯员 李娟 实习生 刘兴 长沙报道

wechat_2025-08-27_212334_934.jpg

王杰在科研基地记录数据。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在这条事关国计民生的“种子赛道”上,湖南粮安以“水稻优质广适两系不育系粮98S的选育与应用”项目,正在书写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振兴中国种业,造福全球人民。这是一份庄重的使命。”谈及创业初心时,湖南粮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杰语气坚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中,他带领团队毅然投身水稻育种领域,致力于让中国的好种子走出国门、惠及世界。

技术创新:“粮98S”突破育种瓶颈

水稻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南方籼稻区更是杂交水稻的“主战场”。然而,随着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病虫害加剧,传统稻种面临严峻挑战。“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成为行业长期痛点。

粮安科技瞄准的,正是这一“芯”病。

据王杰介绍,“水稻优质广适两系不育系粮98S的选育与应用”项目,致力于通过选育优质高产广适多抗的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以应对中国南方籼稻区水稻育种面临的挑战,达到提高种粮效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目的。

团队创新提出“双亲双优”育种策略,已育成8个通过审定的新品种,满足了中籼优质稻市场的需求。经权威检测,“粮98S”系列稻米主要指标达部标一级,稻瘟病抗性达中抗水平,可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种植成本。

“我们不仅要让中国人吃饱,更要吃好。”王杰说。

wechat_2025-08-27_212320_040.jpg

图为以“粮98S”为母本配组,并通过国审的水稻品种,粮两优莉珍。

产业闭环:从种子到餐桌的“全链赋能”

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是创新价值实现的关键一步。粮安科技不仅专注于前端育种研发,更着力构建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高效协同体系,让优质种子真正落地生“金”,赋能千乡万村。

截至目前,“粮98S”系列品种已在贵州、安徽、四川、湖南、湖北等省份得到大面积推广。“我们企业2024年粮两优系列品种营收是1735万元,未来几年还将持续上升。”王杰说。

“我们创新的模式从原来的‘公司+代理商+农户’,到现在是‘公司直接到农户’。”经了解,粮安科技构建了“种子研发—品种审定—生产销售—种植回收—大米加工”的全产业链闭环模式,并精准实施订单农业,与种业企业、米厂、合作社深度合作,真正实现从种子到餐桌的全链条赋能。

团队有活力,创业激情也很高。目前,公司已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资质,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60余项,其中植物新品种权6项、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6项、审定品种38个、科技成果登记7项……

谈到项目优势,王杰表示,这个项目最成熟的部分在于知识产权清晰,项目的先进性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广大的农户用户群体,因为‘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

以赛促创:展示成果、对接资源、谋求发展

此次参加2025年湖南省(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王杰带着项目在生物医药行业半决赛(成长组)中获现场答辩评审成绩第一名。他希望通过此次大赛展示“粮98S”的品种与技术实力,寻求股权融资,用于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市场推广与人才引进。

比赛展示价值、互相学习、吸引投资,能让优秀项目发光发亮。“大赛是一个让项目发光、让人尽其才的平台。”王杰说,“我们希望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我们,共同为国家粮食安全而努力。”

谈到未来计划,王杰表示,下一步要加强“粮98S”品种的创新:第一是加快镉低积累改造,第二是增加香味,第三是提高抗旱能力。这三个方面都是品种上的创新。在此基础上,再选择更加优秀的杂交水稻父本,如粳稻父本、高抗稻瘟病父本、长粒香型父本、超短熟生育期父本等,与“粮98S”杂交、配组,选育出更适宜各地生产需求的品种。

在湖南这片创新的热土上,粮安科技正如一株茁壮的稻秧,扎根深处、拔节生长。他们用一颗颗优质的种子,守护着大国粮仓,也让中国碗里的饭,飘着科技稻香,盛满稳稳安心。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李娟 刘兴

编辑:黄舒婷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646942/61/1523281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