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何”以自然丨全国生态日 湖南亮“绝活”:交出23份“生态答卷”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周昌琪 罗文清 刘欣怡 编辑:陈珏 2025-08-15 18:02:01
时刻新闻
—分享—

7712f3a068d842cfb38a4daedc94d83f.jpg

DSC05536.jpg

8月15日,湖南省第三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发布暨“8·15”全国生态日生态保护修复科普宣传活动在长沙举行。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青 通讯员 周昌琪 罗文清 实习生 刘欣怡 报道

如何坚定践行“两山”理念,绘就三湘生态画卷?8月15日,第三个全国生态日,湖南用23个鲜活的案例给出了新答案。

今天,湖南省第三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在长沙发布,为绘就三湘生态画卷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南经验”。

当天,还启动了“8·15”全国生态日生态保护修复科普宣传活动。

DSC05736.jpg

为案例单位授牌。

发布案例,解码“湖湘经验”

活动现场发布并展示了湖南省第三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二大优秀案例及七大典型案例,并为案例单位授牌。

除此次发布的省级案例外,“郴州市桂阳县宝山铅锌银矿生态修复、长沙市浏阳市永安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益阳市赫山区兰溪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怀化市沅陵县官庄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的四个案例也在此次活动主题展中展出,并录入《湖南省第三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

这些典型案例,在系统修复的治理方式、社会资本的参与机制、师法自然的修复策略、“生态修复+产业”融合模式、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元路径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作为十二大优秀案例之一,岳阳市汨罗江流域生态修复成果斐然。岳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许淞介绍,从治理到转化,从保护到赋能,汨罗江流域经系统治理,流域主要断面水质达标率超95%,52万亩林下经济产业年产值突破75亿元;建成全国首个GEP核算体系与平台;1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让千年屈子精神和楚风古韵焕发新生。

“这是湖南省第三次对外发布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首次公开出版典型案例集。”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处长苏向荣介绍,23个典型案例已收入《湖南省第三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公开出版并对外发布。

DSC05247.jpg

案例展板。

科普助力,播撒生态种子

生态修复,不仅需要专业行动,更需要全民参与。活动当天同步启动了“8·15”全国生态日生态保护修复科普宣传活动,旨在在参与者心中播撒下守护绿水青山的种子。

在生态保护修复专题科普公开课上,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的成永生教授,带领大家开启了一场《地球医生的“治愈术”——湖南矿山生态修复“魔法之旅》。他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分享了生态保护修复的科学原理、技术方法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2019年以来,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实施了两轮山水工程及三批中央资金支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等8批次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完成生态修复总面积超过160万亩,其中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超过15万亩,湖南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性、多样性显著提升。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省自然资源总督察李全胜表示,未来,将树牢系统观念,构建大修复格局,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制度体系,突出科技赋能,提升修复质效,强化示范引领,凝聚社会合力,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深化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的创新实践,共同打造“两山”理论湖南实践样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本次活动由省自然资源厅主办。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将持续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不断提升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的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

附:湖南省第三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优秀案例及典型案例名单

一、湖南省第三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优秀案例

岳阳市汨罗江流域生态修复

常德市穿紫河-柳叶湖生态修复

永州市东安紫水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

邵阳市东南片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

岳阳市汨罗市古培镇双凤矿山生态修复

郴州市桂阳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永州市潇水流域道县宁远小型采石场生态修复

株洲市醴陵市东富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永州市祁阳市茅竹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衡阳市常宁市水口山铅锌矿生态修复

常德市临澧县胡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生态修复

益阳市安化县渣滓溪锑钨矿生态修复

二、湖南省第三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常德市临澧县松材线虫防治

益阳市资水流域入湖段生态修复

益阳市南县农田系统生态功能提升

常德市澧水流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

益阳市安化县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

岳阳市汨罗市乐福田建筑用花岗岩矿生态修复

娄底市冷水江市锡矿山锑矿生态修复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周昌琪 罗文清 刘欣怡

编辑:陈珏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646942/59/1520400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